Thursday, May 19, 2011

關於 " 黑天鵝效應" (The Black Swan)這本書的惡評

D 說該把作者、譯者、出版社及初版時間寫出來。所以從這本「黑天鵝的效應」開始,我會清楚在文章一開始註明。

「黑天鵝的效應」(The Black Swan)作者:「Nassim Nicholas Telab」,原文初版:2007年;台灣初版:2008年5月;譯者:林茂昌;出版社:大塊文化。

一大堆名人的推蔫,但我很懷疑他們真的看完這部總長486頁的書。

這部書講好聽些,是學者寫給學者看的,就如同作者不斷的提的「高斯鍾型曲線」(The Bell Curve),聰明才智高的人比IQ較低的人有更多機會獲得更好的工作,收入較佳等。 所以作者寫的書是給行家聰明人看的,所以不重視溝通,只找盡機會炫耀他自己如何博學多聞。

這部書犯的毛病是什麼? 他是寫給同行看的,不是寫給一般人看的,而且作者很愛秀,特別是秀他的法文,完全一副美國紐約精英社會講法語人口的標準典範。 很奇怪的一個人,生活在美國,工作在紐約華爾街,在美國大學教書,但書中滿紙法文。像誰? 像台灣的某些政治人物,如果不掉上二句英文,就無法顯示他比別人高一等?  (我知道作者出生地黎巴嫩的上流社會是講法語的,但他也說他能講數國語言,包括義大利語,但就愛現嘛!)

我這本書看了約一星期,全部看完。是的! 486頁全部一個字不漏。心得是,想了解作者講什麼屁話鬼理論的,請把439~444頁的詞彙表、445~486頁的註釋全部讀完就可以了,反正是給行家看的,你看完他的註釋、詞彙解釋,就明白他落落長寫了431頁的東東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了?


不夠的話,再加上333~366頁這段他標註為「沒有技術背景(或靠直觀)的讀者可以跳過本章..........」這一段本書的精華就可以了,剩下的廢話或者作者大吹法螺的文字,可以省略,以免傷眼。

作者對於很多人不屑一顧,但「謝詞」寫了密密麻麻6大頁,有夠噁心!

一部書如果是寫給普羅大眾看的,就得淺顯易懂,如果只想表彰自己的學問,對同行炫耀的話,那麼就定位為教科書就好了,譯者偏好這本書的理由,也就因為他們是同行。 至於推蔫者名單中,除了謝金河先生外,看不出有人會欣賞作者這種寫作風格,這與看的懂或看不懂無關,而是他寫作的態度。(難怪一篇序都無?)

我想如果「黑天鵝的效應」會大賣,情形就如同他書中所講的尤金尼亞(Yevgenia Nikolayevna
Krasnova)第一部書「A story of Recursion」莫明其妙熱銷是一樣的,而尤金尼亞的第二部書「The Loop」就被市場拒絕是料想的到的事,至少我絕不會再買這個自大狂的書來看。

本書的作者是黎巴嫩裔,所以他談到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1299~1453)、黎巴嫩內戰(1975~1990,與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間幾乎吻合)。

Lavant(黎凡特區)
作者對於黎巴嫩這個稱呼並不喜歡,而自稱自己是黎凡特人(Levant)。

同時間伊朗成立伊斯蘭共和國是1979年,變成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接下來美國就資助伊拉克海珊發動二伊戰爭(1980~1988),看到了沒? 這就是1987年金融海嘯的由來。

作者廢話連篇且引經據典的說了半天,就是要告訴讀者,在金融市場,沒有任何理論是絕對可以套用的,你認為不可能出現的事件,或者機率極低的事件,都可能發生,而且一發生就讓投資客損失慘重。

他說柏拉圖理論是理想化,現實生活中不是這樣子?(好奇怪? 柏拉圖本就是一個建立烏托邦世界的人,他定的條件當然是過度理想化,作者想什麼呢?)

他認為機率論不適用於金融操作,引用了「碎形理論」(Fractal)、曼德伯模式來說明這些理論在金融商品上操作的不足,問題是他忘了一件事,這些理論本來就不是為金融衍生性商品設計的,是他們這些無聊自以為是數學家以為可以拿來用,才會導致誤謬,這倒底是誰的錯?

談到歷史,更令人嗤之以鼻,Levant區古往今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一次戰爭會在數個月內解決? 都嘛綿延數百年,甚至上仟年,至少歐洲中古史的十字軍東征就打了近200年(1096~1291,南宋徽宗~元成宗鐵穆爾即位),他認為歷史沒有意義,那是他根本就是歷史研究的大外行,不懂裝懂胡說一氣。

bell_curve_高斯鍾型曲線
金融預測不能用數學方式,所以不是高斯鍾型理論有什麼不對,而是立論基礎本就不是為了金融商品設計的,當然它們的模型用起來會有問題,所以才有修改模型之說不是嗎?

至於如何修正才能更準確的預測金融海嘯事件,那是另外一門學問,沒有必要在這裏說。

總而言之,這世界上就是半桶水最多嘴,最會批評,也最會說別人的不是,他們最大的問題是看不到自己是半桶水,所以搖的滿瓶響叮噹。

金融預測要準,不是靠數學公式,而是靠資料收集、分析、重組、比對才能得出有意義的結論。過往很難,因為沒有電腦這種東西來處理大量的資料,所以這些數學工程師才會被請來,想用數學或者統計學方式程來推論金融市場的結果,當然下場悽慘,現在有電腦資料庫的幫忙,加上分析、重組及比對軟体的出現,黑天鵝很快會被標出來。

只要跟人有關係的東西,都不能用冷冰冰的數字、統計及圖表來表示,而是要用上心理學去推測,否則就得套用過往今來曾經發生過的金融海嘯事件,來比對出最接近的可能性。

2008年的世紀金融大海嘯最類似的狀況,是羅馬與安息數百年得戰爭下,二邊政府都將鑄幣的含銀或金量降低,造成通膨的結果是一樣,與現在的歐盟與美國的狀況同樣,倒霉的是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會怎麼樣? 伊斯蘭世界就是在這種狀況下與起的。

Monday, May 16, 2011

" 科學人 2011/5月號 " 的閱讀心得

這期的科學人有幾篇文章對我來說很新奇:

第一篇是「旱地作物苦待甘霖」:

文中談到氣候變異,所以原來適合種植高濕高溫農作物的地方,將來會變得愈來愈乾,如果不改種「耐旱作物」的話,就必需採取下列三種方式節水灌溉:

第一、將一個多孔陶瓷球體連接有色標的計量表(土壤水份張力計)置入田中,它會顯示土壤濕度,只有在張力計顯示濕度下降到某一個程度時,才需要灌溉,這樣用水量可以少30%

第二、利用雷射偵測田地高低起伏,農民可將測得的地表隆起處整平,以免形成水坑或旱地,使灌溉更平均,這樣可節省農業用水20%。

第三、引近現代化滴水灌溉,使水直接流入作物根部,不要浪費不必要的水。


第二篇是「知道胎兒太多的事,好嗎?」

這裡談到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家盧煜明發現,胎兒的遺傳分子會漂浮在孕婦的血液中。2010年他發明一種方法,能解出孕婦血液裡胎兒的單一基因序列,並計算胎兒的染色體數量,以瞭解胎兒是否遺傳到致病突變或染色體異常。

盧的理論是,在孕婦的血液中,如果是她本身遺傳給胎兒的基因,其遺傳分子的濃度會比孕婦其它的基因濃度高(母子二人份嘛!),而出現與孕婦本身不同的基因,應該是承襲自父方的。

他用這種方法檢驗753位孕婦,來計算孕婦血液中第21號染色體的「DNA」分子比例,可以100%診斷出罹患唐氏症胎兒(正常人有二條21號染色體,唐氏症有3條)。

這種方法,也可以檢驗「囊腫性纖維化」、「黑矇性家族性白痴」(amaurotic idiocy,又稱Taysachs症)、「血友病」、「鐮狀性細胞貧血」等家族性遺傳病。

說真格的,老祖宗說,生男生女看孕婦懷孕以後的長像、氣質及吃的東西,就可以猜的八十不離十,看來是有根據的。

第三篇是「史前巨石陣解密」:

史前巨石陣_位於英國
這個巨石陣可見的是比較早移居這裡的凱爾特人所留下來的,也許更早一些的移民?,它的形狀是圓形,維持天圓地方的格局。

ri yantra-siva-shakti曼陀羅
其實先民早先沒有地方的觀念,而建城也是沿河岸而建,所以不見得是方城,開始有方城概念的是一說起自佛教曼陀羅瞻洲四部(Mandra),或者一說是波斯帝國興起後,才開始有計劃性築城的想法。不管那一說,都該是西元前7~5世紀之間的事了。

Luxor Temple(路克索神殿)
至於生之城及死之城,會讓人連想到埃及新王國時期(西元前16世紀~西元前11世紀),他們發跡於上埃及,所以每年要從下埃及宮殿處乘船溯源而上到路克索神廟 (Luxor Temple)去祭祠。 尼羅河是南北向流動的生命之河。 這個巨石陣的生之城在北,沿雅芳河而下到死之城是往南。

現代新德里
lingam(林伽)
神武天皇墓
卑彌乎之墓(箸墓)(約AD158~AD248年)
整個巨石陣的造形與印度lingam(林伽)的樣子很像,到目前為止印度新德里仍有這種造型的馬路,也與日本卑彌乎之墓(箸墓)(約AD158~AD248年)神武天皇的墳墓造型神似,而日本這種墓型應該源自南北朝五代之後,有濃厚的印度風。

Ouroboros西非聖蛇
Ggantija temple_BC3600-1(在Gozo Island)
但這個造形也可以是西非聖蛇(Ouroboros,亦稱銜尾蛇),是一個自古代流傳至今的符號,大致形象為一條蛇(或龍)正在吞食自己的尾巴,結果形成出一個圓環,有時亦會展示成扭紋形,即阿拉伯數字「8」的形狀(也有人說是無限大的符號「∞」),其名字涵義為「自我吞食者」(Self-devourer)。 這種符號的神殿建築最古老的是地中海馬爾它島(Malta)上建於西元前3600年左右的Ggantija temple。

The Basques  traditional dress
Minoan
我一直不明白克里特島的邁諾安文明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但我知道邁諾安人擅航海技術,事實上西班牙中北部及法國西南部分佈的巴斯克人(The Basques)應該就是邁諾安人的後裔,所以他們的語言才不與一般屬於印歐語族者一樣,而且他們那種束腰傳統服飾與邁諾安遺蹟壁畫神似。

地中海形狀
所以我們仔細看一下地中海的地形,如果是一個航海民族會如何使用簡單符號來代表地中海? 不就是一個「∞」字嗎?

西非銜尾蛇(Ouroboros)這個蛇形生物自噬的圖像,至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時代,在埃及,它代表的是太陽圓盤,以及太陽東昇西落的循環旅程,意義為「再生」及「永恆」。

所以說這種祭祠法該是由埃及或馬爾它西走到北非(傳說該是由腓尼基人夾帶),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到達西班牙,再往法國到達英國南部,也可能從義大利往法國蔚藍海岸走(沿著考古遺蹟走就對了)到英國;更可能是腓尼基人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往上走到英國(這是很可能的),以腓尼基人的航海技術言,他們有能力往西非沿岸走,更有考古證據顯示他們橫越大西洋到了美洲。

king_cobra
綜觀上述的各種考古證據及祭祀方式,我會比較採信是克里特島的「8」字型海蛇造型傳到埃及,變成沙漠巨蛇 King Cobra,傳到北非後,沿著西非走到英國,變成了「巨石陣」(Stonehenge)。

內蒙古赤峰紅山文化區(BC3000~BC2000)
紅山文化的龍
商圓雕玉龍(墨綠色)
殷墟時代的玉瑗
中國類似這種聖蛇的符號來自紅山文化的圓形但有缺口的似龍或蛇的玉器,這個時間點已經接近成湯時期(BC17世紀 ~ BC1046),所以殷商遺址中也出土類似的圓雕玉龍,更有殷墟時代的玉瑗,像不像巨石陣的具體而微 ? 中間的洞就是巨石陣豎立大石柱的地方,而旁邊就是同心圓,所以科學人中關於考古學家將巨石陣原始樣貌描繪成圓形,中間是天井洞開讓陽光射入,似乎有參考中國的圓璧來想像還原的。

太陽閃焰
至於旁邊的凹溝,應該是煹火用,一來在平原之地,如果沒有煹火,晚上可能被野獸侵襲,而且凹溝讓很多動物無法攻擊,但煹火另有意義,就是太陽旁邊會出現的「閃焰」。

蝌蚪
伏羲女媧圖_戰國初年山海經所寫
只是從海蛇到太陽,從「∞」到只剩下一個「○」是如何形成的? 其實該從我們的八卦來看,裡面的陰陽是蝌蚪的變形,大家都說是從伏羲氏開始(戰國,西元前五世紀),而易經八卦據考證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後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

八柱神(BC2686~BC2134)蛇頭或蛙頭而且男女各半
青蛙神的崇拜源起於埃及中王國時期(BC2000~BC1300)的Heqet蛙頭女神,她是埃及神話中最古老的八柱神(Ogdoad)之一,她代表「豐饒」,不過青蛙是從蝌蚪轉形而來,跟蛇會蛻皮長大是一個意思,所以也有「重生」之意。

農業民族非常依賴陽光,所以將蛇盤而圓,中間加上蝌蚪是很正常的一種表現方式。

八卦(陽左旋陰右旋)
Peloponnese-Map(伯羅奔尼撒半島)
紅山文化也好,馬爾它神廟文化也罷,時間點都與埃及的八柱神(想想看八卦這個名稱的由來,而且還陰陽男女各半配對)完全一致,而邁諾安文化到了BC1500年左右因為火山爆炸,以致於文明逐漸衰弱,被來自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onnese)的邁錫尼文化取代,而邁錫尼文化因為特洛伊之戰,於公元前800年左右被希臘文化完全取代,大家想想是否與八卦傳入中國時間點很像?

hattusa西臺首都哈圖莎(古名Boğazköy)
而殷商時間的「圓雕玉龍」、「殷墟時代的玉瑗」出現時間點是西元前17世紀~西元前11世紀,與凱爾特族前期的西歐草原民族出現時間相近,應該是西臺帝國(The Hittite)東西走帶去的(BC1200年開始,西臺帝國消失在安那托利亞高原,據說是被海上民族所滅?),我們可以看看西臺帝國的首都哈圖莎的遺址空照圖就明白,古時候的城牆建築不是方型,而是依山勢或沿河曲折而建。

凱爾特民族據考證是西元前800~900前出現在西歐大草原上的民族,半遊牧半農業。

了那麼多很昏嗎? 不啦! 反正時間點就是從八柱神、邁諾安文化、紅山文化、成湯時期開始計算就不會錯了,相差時間點不會過1000年,而絕跡該是北歐神話維京人開始的西元8~9世紀,是太陽崇拜信仰之一不會錯。

第四篇是福島核災教台灣核電的事:

陶瓷燃料丸(二氧化鈾粉末燒結成有如一小節粉筆) ->裝入鋯合金管內(厚約0.1公分;長約4公尺;鋯合金不易吸收中子,所以不會降低核分裂反應)密封(這就是燃料棒)->燃料棒紮成燃料束,裝入反應爐內。 ->反應爐中的核電機組內安裝了會吸收中子的控制棒,當機組要降載停機時,將控制棒插入反應爐內,就可以阻止核分裂反應繼續發生。 ->反應爐的外面有第一道圍阻體,左右下角各有一個抑壓池,如果反應爐中水蒸氣過多時,洩氣閥門會個自動開啟,讓水蒸氣經過抑壓池,將混合在蒸氣內的固體放射性物質顆料留在池水內,只讓氣體排到外界。  ->外面另有第二道圍阻體,其中就設置了儲放廢燃料棒的儲存池  ->最外面才是蒸氣發電機及排氣筒。 沸水式反應爐是以核燃料棒將爐水加熱產生蒸氣,推動蒸氣發電機,而其冷卻系統使用的是海水,將水蒸氣冷卻後送回反應爐中循環利用,如果反應爐中的水蒸氣過多,壓力太大時,為避免反應爐爆炸,會將洩氣閥門打開,讓水蒸氣通過抑壓池而釋放到外界。

福島一廠在311地震時,其一號到三號機組已經感受到地動加速度超過了機組耐震規範,所以及時將控制棒插入反應爐中緊急停機。  核分裂反應雖然停止,但燃料棒內的核分裂產物仍繼續衰變並放出熱能,而海嘯損毀了福島一廠的冷卻系統(就是電力中斷,無法抽取淡水或純水灌入反應爐中),使得熱水無法冷卻,爐水開始汽化,使反應爐內的水位下降,讓燃料棒露出水面,當溫度開始上升超過1200℃後,燃料棒的鋯合金開始與水蒸氣作用氧化而破損,如果仍不加水降溫,溫度再升到2600℃後,燃料棒中的陶瓷燃料丸開始熔融,各種具放射性的核種及核衰變物質便大量進入爐水。

福島工作人員可能想儘量減少釋放到外面的放射性物質(半衰期較長且以氣體存在的只有氡222、氪85及碘131),所以沒有把經過抑壓池的水蒸氣直接排放到外面,而是導入第二道圍阻體內(即反應爐廠房中),想透過濾設備過濾後再排放到外面,但高溫的鋯合金已經和水蒸氣作用而產生氫氣,氫氣聚集在反應爐廠屋頂,濃度太高,與氧產生劇烈化學反應才會把第二圍阻體炸掉。

對於福島一廠來說,氫爆炸掉第二道圍阻體是一號機與三號機,大部份放射性物質仍在反應爐內,而反應爐外還有完整的第一道圍阻體(厚1~2公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因此放射性種洩露量不大。  但是二號機發生爆炸的位置在抑壓池附近,是在第一道圍阻體內,所以二號機的第一道圍阻體可能受損,才會導致大量核種外洩。

而四號機在海嘯發生時已停機大修,燃料棒並非放在反應爐內,而是放在廢料池中,位於第二道圍阻體內,雖然核分裂反應已經中止,但是燃料棒中的分裂產物仍持續衰變、放熱,在冷卻系統失靈後,廢燃料池中的冷卻水一樣開始汽化,廢燃料棒露出水面並因高溫而破損,使放射性物質釋出。

四號機廠房為何失火不知,但因為失火再加上廢燃料棒問題,導致嚴重的核種外洩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福島事件中,二號機及四號機才是這次幅射外洩的最大元兇。

地震海嘯後導致的斷電,使得福島一廠反應爐的海水冷卻系統停擺,而每機組備用的二套柴油發電機本身被海水淹沒了,而且燃料油槽被海嘯沖毀了,只運轉一小時就停擺了。

我們的三座核能發電廠,除了每部機組配備了二部水冷式柴油發電機外,並在1979年美國三浬島核電廠事故後,在三座核電廠中各加裝了一部氣冷式柴油發電機,而且未來台電還準備在這些柴油發電機廠房加裝防水門,以免柴油發電機被海水淹沒或油槽被沖毀(我就說嘛,發電機被水淹了,如何發電? 騙人不識? 也許是海嘯後水退的快,再加上福島柴油發電機沒有被震毀,才有再啟動可能,只可惜沒有了柴油,才停擺。)

另外台灣三座核電廠還各裝有二部氣渦輪式發電機,是怕颱風天或夏天用電高峰期,核電廠的外電可能不穩而設置的,當然也可以作為核電廠受災電力中斷時,利用蒸氣渦輪來維持廠內需求。

台灣三座核電廠的高處都建造了一座容量很大的生水池,它原來設計用來供應核電廠內的生活、消防等各種用水,遇到緊急狀況時,只要反應爐適當洩壓後,就可以利用重力將淡水直接灌入,不需要電力。

只是氣渦輪式發電機及生水池原本的目的不是為了反應爐設計,再加上它們的所在位置都很高,耐震係數的設計不像圍阻體那麼高,是該重新設計提高耐震度才於需要時派的上用場。

而台灣核一廠中的廢燃料棒儲存池都位於廠房高處,無論生水池或其它消防水池的水,都無法直接靠重力灌入,甚至沒有接連的管路,看過福島四號機給的血淋淋教訓後,台電已經考慮加裝管路連通這些水池與廢燃料池的管路,並安裝加壓幫浦;而核二、三、四的廢燃料池較低,只要把管路接通即可。

另外就是福島核燃料棒外露後,其鋯合金因高溫而變形損毀,有可能再度引發核子連鎖反應,此時控制棒可能無法發揮作用,推測這是福島核電廠工作人員於引海水注入同時灌入硼酸原因(硼酸的功用與控制棒同,就是吸收中子,阻止核分裂反應)。 台灣的核電廠中都有準備硼酸,但數量不足供應類似福島事件之用,所以台電準備採購更多以防萬一。


第五篇是勇氣的神經科學:
傳統的觀點是,大多數人都無法順利面對生命中的壓力,只有幸運擁有某些基因或家庭成長背景良好的人,才會具有心理上的復原力。 但最近的對於許多天災及喪親的研究顯示,人們其實普遍都有堅強的心理復原能力。

最近的研究逐漸解開了心理復原力的一連串機制,除了社會科學問卷這種傳統的心理學工具外,腦造影技術基因資料庫也提供了不少幫助,在災難發生後,生化、基因以及行為等各項因子會共同作用,幫助我們恢復情緒的平衡。

面臨危險時,大腦會啟動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先由下視丘分泌腎皮釋素,然後刺激腦下腺分泌腎皮促進素進入血液中,並促使腎上腺必泌皮質醇,皮質醇會增強身體對危急情境的反應能力,但持續過量的皮質醇會逐漸對身體造成傷害,為了不讓這種傷害產生,身體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物質來弱化上述的壓力反應,例如神經勝肰ㄚ會減弱腎皮釋素對許多腦區的影響力,而降低焦慮;而脫氫表雄甾酮會抵消皮質醇所引發的效果。

皮質醇會破壞腦中海馬(處理記憶)杏仁體(處理情緒)的細胞,也因此,你的情緒和心理都會愈來愈脆弱,但對於復原力較強的人來說,皮質醇似乎很快的就被壓制下來,最幾年的研究發現,許多生化跡象都顯示,人們有足夠的韌性來對抗壓力激素造成的負面影響。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的心理學專家(George A. Bonanno)發現了一個不斷出現的模式,剛經歷死亡、疾病或災難後的一個月內,有1/3~2/3的倖存者會出現一些可以被歸類為精神創傷的症狀,例如睡眠障礙、過度警戒或痛苦感再現,但六月後,通常只剩下不到10%的倖存者仍有這些症狀,而這些人可能是屬於創傷後壓力失調的範圍,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調整心理狀態恢復過來。


中國或台灣喪事風俗中有頭七 ~ 七七這種禮俗,也有三個月、四個月不拜訪人家,甚至守孝一年 ~ 三年者,這與這種所謂創傷症候群現象很像,都需要恢復期。

第六篇是機器人也能當科學家:

這篇很有趣,因為我早先就想過,讓機器人來開刀,絕對比醫生來的精準不失誤。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像深藍一樣,智慧電腦可以儲存所有醫學知識,包括手術方面的,而電腦可以控制機械手臂,像製作晶片一樣非常精準的開刀。  病人躺在病床上,有scanner對他或她作全身掃瞄,然後將資料存入電腦這個資料庫中,接下來智慧型電腦就可以比對資料庫作出判斷決定如何下刀,而手術過程中,電腦可以依據病人的狀況,不斷作出微修正,甚至利用網路與真正的醫師交換意見。

當然一開始時,醫生仍得在場作後援,所以病人掃瞄後的結果,應該會完全呈現在手術房大銀幕上,而機械手臂進行手術時的人體狀況,也是real-time在大銀幕上展現,讓醫生可以馬上判斷是否需要人為介入。

D(for dogbitedog)聽我講完這種「想像」後,問我,你怎麼想出來的? 我說是科幻電影加上製作晶片過程,外加深藍的能力。他哈哈大笑說,阿山找到同志了............。

Aberystwyth University
亞當是英國阿伯裡斯特威斯大學(Aberystwyth University)的機器人生物學家,專研釀酒酵母菌(製造麵包、啤酒和威士忌用的菌種),它不是人形,而是一座實驗室。

亞當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Aberystwyth University 要作出一個機器科學家?(全文看完,覺得亞當比較像一座自動化實驗室,作Routine枯燥的重覆實驗比對工作,只是亞當本身可以作假說,然後實驗,再比對資
料庫分析,就很有人味了。)

Aberystwyth University 花了10年時間作了一部亞當,他們的發想來自二方面:

一、為了更瞭解科學,也就是說Aberystwyth University他們能不能創造出一部機器科學人,這其中牽涉到抽象與實體對像的關係、實驗與理論的關係、各種假說擬定的方法,及如何作出具體的工程決策。

二、現實面科學家人力不足,而科學問題太複雜,需要大量重複的研究,為了提升研究的生產力及本益比,自動化是最佳解決方案。

三、是書中的補充說法:目前智慧型學習電腦程式進步很多,例如深藍,可以用在自動化資料分析上,以及幫忙研擬初階的「科學假說」,然後把實驗這部份交給亞當這種自動化實驗室,最終再把結果用智慧型學習電腦程式檢驗假說、分析比對解讀結果,然後再重複同樣的流程,直到有新的知識或發明出現為止。

什麼叫「科學假說」? 這篇文章說的不清不楚,搞的讀的人一頭霧水,但它在第86頁寫了「機器人如何推理?」,有三個法子,我們都聽到耳朵長繭了,就是「演繹法、溯因法、歸納法」。


Aberystwyth University的亞當長得不像人(日本人的機器人一定得有人樣,但歐美的機器人重視功能過於外表),它的體積相當於一個辦公室的小隔間,有一個冷凍櫃(裡面冰存酵母菌樣株)、三個液體處理裝置、三支機器手臂、三個培養箱、一部離心機,全部自動化。而亞當另外配置誕了一部威力強大的電腦,負責研擬科學實驗假說、控制實驗室硬體設備及資料分析處理。

如同我在開場白時所說,你想要機械人幫你開刀,你得先替它配置一個大腦,而這個大腦就是威力強大的智慧學習型電腦,同時在這部電腦中先輸入大量醫學常識作為背景資料,讓它能開始運作。

設計亞當的Aberystwyth University也在亞當的大腦中(就是電腦)輸入了大量關於酵母菌的新陳代謝及功基因組學作為亞當的背景知識,而亞當就利用這些資料來研擬實驗室需要的「假說」,並學習與實體世界互動。

Aberystwyth University在二年前(2009?)亞當完成釀酒酵母菌研究後,馬上開始研發另一台機器科學人叫「夏娃」來作藥物篩選及設計,這是為了醫藥及商業營運而設計的,它的研究焦點是「瘧疾、血吸蟲病、昏睡病、南美錐蟲病」,目前好像在瘧疾特效藥上有進展。

哦! 對了! 文中特別提到亞當、夏娃的程式語言是用機器邏輯語言寫的,比較容易把資料編譯給電腦程式來運作,所以他們不是用一般的高階程式語言來寫控制亞當、夏娃的軟體程式的哦!

第七篇是基改作物之父比奇(Roger Beachy):

amish(孟諾派教徒)
這篇是我最有意見的一篇。 一個出生傳統孟諾教派(Amish)農村子弟,居然會把基改作物當作人類糧食生產的唯一救星? 果然應了老祖宗的一句話:「物極必反」。

Roger Beachy說基改作物能減少農藥、除草劑的使用,因為他們把抗病蟲害基因嵌入農作物基因中;可以減少化肥使用並採滴灌法灌溉農田,讓土壤流失鹽化作用緩和下來,同時避免河川污染優氧化。

Roger Beachy說美國90%以上的黃豆與棉花,80%以上的玉米都是能抵抗除草劑與病蟲害的基改植物,同時他也不諱言與基改作物大本營孟山都(Monsanto Company)的關係,因為他的許多蕃茄基改研究都獲得孟山都公司的贊助。

接下來都是我的評註:

一、科學人對很多研究議題採開放心胸,會有正反面的意見出現,唯獨對基改作物這一塊,是偏向孟山都這一邊,也許跟很多廣告來自基改綠色農業革命有關吧?

二、孟山都的問題很大,如果想瞭解,就請看「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Mad Cowboy)這部書,你會心驚膽跳。 孟山都本身是化學工程公司,不是農產品改良起家的,他們家的基改作物並未經過大規模試驗,保證產品安全後才開始推廣,其運作方式就是「官商勾結」,在美國是如此,在很多非洲、亞洲人口眾多食指浩繁的新興國家更是如此,特別是印度及巴西這二個政府官員貪腐敗到了極點的國家是長驅直入....。

孟山都最惡質之處,除了不告知基改作物對人體、昆蟲、動植物、土壤的影響外,也對基改作物種子作了發育控制,讓種植這種作物的農民、農地,以後只能買孟山都的種子,保證他們的高額利潤。

這還不是孟山都最可惡之處,他們甚至將基改作物控制到只能使用他們家出產的肥料及生長劑、農藥(是的! 農藥! 總是有其它病蟲害的,但你種我的基改作物,就只能買我孟山都出產的農藥,別家的無效),當然要價都不便宜,這就是2007年開始,印度很多農民自殺的原因之一。

這期科學人第117頁,談到「氣喘發生率為可會大幅上升」? 說東說西,最重要的基改作物的影響一字不提?  而基改作物對於胎兒、兒童的不良影響不只這個,包括自閉症、過動兒的增加等,是歐盟堅決拒絕基改作物的原因之一。

對昆蟲的影響不是蝴蝶,而是蜜蜂很多昆蟲學家懷疑是大規模的基改作物如黃豆、玉米、棉花等的花粉,讓蜜蜂生了病,但在孟山以動不動就提告,或者要挾不給研究經費的方式,叫異議者閉嘴。

我不想跟孟山都吵架,一個化學工程公司會懂什麼農業? 一個整天只想控制種子、肥料、農藥化學及生長激素的企業會有「良心」? 想為全人類明天的糧食供應提供解決方案? 真是請鬼拿藥單。

如果科學人或孟山都覺得我說的過火,那麼我就舉抗生素作為例子好了,愈多抗生素,細菌就演化的愈毒愈有抗藥性,結果誰倒霉?

Amish 為何拒絕人類高度進化的文明? 也許Roger Beachy好好去想清楚才好。

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英文科幻小說,裡面外星人找到地球來,就如同猶太人找其它十族的兄弟一樣,只是他們要找的是2000星紀年前與他們曾經共生的另一族人,為什麼?

二族人對於科技文明在2000星紀年前出現爭論及岐異,甚至大打出手,失敗的一方將二族共同的信物打碎,表示道不同不相為謀,移居宇宙其他地方,子孫世代永不相見。

2000星紀年後,高度科技文明化的另一族出現了人種基因庫純化幾近滅種危機,長老們開啟2000星紀年前那一場戰爭的「紀錄」,希望找到另一族人來解決危機.....................。

D 說華人與猶太人最大不同點不在於基因的差異,而在於對於物種的看法,華人認為生命樹上要有很多花,而且是各色各樣的花,才會美麗及長的好,所以混血混種是華人認為天經地義,也是族群擴大綿延存續的關鍵,這種想法也與耶蘇基督對於讓外族人信仰猶太教且接受他們為猶太人的想法一致,只可惜到今天猶太精英們仍不理解,仍把上帝的選民這句蠢話奉為「圭臬」。

希特勒的亞利安人(Arya)優越論如何來的? 不就是猶太人那一套論說給他的瘋狂想法嗎?

純血優秀? 真給他個「火神萬歲」(這是寶貝蛋對於驚世歪論的口頭禪)。如果這個論為為真?  那麼埃及王朝從古王國到新王國共4000多年,兄妹為婚結果怎麼樣?

不然,中世紀歐洲皇室不都是近親通婚嗎? 施行了快一仟年,結果呢?

人如此,基改作物會不同? 別忘了!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同源,來自同一種單細胞生物演化而成的。

核能給我們乾淨能源,但核能出錯帶給我們的環境污染不是現在的人類科技文明能解決的,這才是重點。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讀後摘錄其中較有意思者留作參考

 本書作者:許暉(中國人);2011年由漫遊者文化初版。

這本書我在100/4/13日開始看,到100/6/4日完全看完,以下節錄或感言是這1.5個月中陸陸續續邊看邊錄下來的。

我能說什麼? 就是比較起來,對岸中文程度的平均水平比我們差,但水準以上的,我們不如他們甚多。

這本書寫的平易近人,而且好讀好消化,不會讓人讀不下去,推蔫給我們的孩子們讀,對你們中文程度有益無害。

我一直不知道中國小說起源時間,從這本書談乞丐源起,說到「太平廣記」(977~978編纂而成),才明白我們的小說起自六朝(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等定都健康今南京之朝代),如果以東吳孫權稱帝時間算就是公元229年。

這讓我想起第一位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屋大維( 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BC63 ~ 14),他贊助詩人、藝術家、雕塑家與建築家,他的統治時期是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

羅馬後帝國時期(192~235)出現了百年混亂,這時期戰亂頻仍,皇帝更迭頻繁,奴隸和隸農的起義遍及各地,對統治階層的統治造成很大的威脅,持續到284年,史稱三世紀危機。

從BC200年左右開始,全球氣溫就開始變冷,要到南北朝結束(577)才緩步回溫,這或許可以解釋東方二邊都經歷了北方民族南遷戰火頻仍的原因。

周天子的女兒稱「王姬」,婚嫁時,因周天子身份至尊,無法為女兒主婚,改由同姓諸侯中稱「公」者來主婚,故稱「公主」,由公爵來主婚之意。

諸侯之女婚嫁時,由諸侯本身來主婚,稱「翁主」,翁意為父親之意。  

從漢朝開始,皇帝的女兒才能稱「公主」;到了東漢及晉幹,公主也稱「縣主」或「郡主」,因為公主都有封地,公主名銜之前會加上封地縣名或郡名。

隋唐時期,太子的女兒稱「郡主」;諸王的女兒稱「縣主」,都不能稱公主。

稱公主的丈夫為「駙馬」始自三國何晏娶了曹操的女兒「金鄉公主」,封為「駙馬都尉」,從此以後,公主的丈夫,皆封為「駙馬都尉」成為慣例。


弔唁的弔是上古時期,人行薄葬,了,往野外一埋就算了,有個墓坑算不錯的,一般連棺材都沒有,但怕禽獸挖崛啖噉,所以會派人手持弓箭守候在死者屍身邊,以維護死者遺體完整。 這或許也能解釋很多墓葬會將弓箭陪葬的原因吧?


天龍八部是:一、天眾,眾天神之意;二、龍眾,即興雲佈雨之龍神;三、夜叉,佛教護法神;四、乾闥婆,身上散發濃郁香氣,管理音樂的神,即樂伎眾神;五、阿修羅,專門與佛作對,好戰的惡神;六、迦樓羅,大鵬翅鳥;七、緊那羅,即歌神,專門演奏法樂的音樂家;八、摩呼羅迦,即大蟒蛇神,人身蛇頭。

至於民間過生日的習俗,始於南北末期的江南一帶,孩子出生滿一週歲時,要抓周(度晬)。



帝王過生日始個唐玄宗開元17年(729年),他過45歲生日時,在花萼樓下大擺酒宴,叫來自己親自培養的梨園子弟,奏樂演戲。從此昭告天下,定皇帝生日為「千秋節」,放假三天。自此之後,歷朝歷代皇帝和百官們都開始聲勢浩大的過生日了。

沐猴而冠的沐猴指的是「獼猴」,秦漢時代楚地人獼猴的通稱,而不是把猴子洗完澡,再戴上帽子之意。

赤字是指嬰兒,但赤字通古字「尺」,意謂初子之嬰兒僅長一尺之故。

妯娌是「娰娣」的變稱,古代社會,是一夫多妻制度,常常有姐妹二人共嫁一夫的現象,姐姐就稱為「姒」;妹妹稱為「娣」。

horus_son of Isis and Osiris
鳩杖係漢高祖劉邦發明的,賜給年滿70歲的老人,以玉製成。 我查過了埃及法老王或女神使用的杖,很多上面都停了一隻鳥,鳥頭法老王何露斯(Horus)

何露斯的出生很奇怪,像試管嬰兒,更像是為了讓他的王位繼承合法編出來的故事。 他是九柱神之一,九對於中國人是非常有意思的數字,我認為是西方的七大行星再加上日月變成九數;而五則是五行,在三星堆中的遺址中,看到中間一塊石頭,旁邊四個柱石,所以九五之尊有其解。

isis
艾西絲有二種造型,一種是王座造型;一種是牛角含日造型,無論那一種,都可以解釋為她是原生上埃及的族群;而塞特王是豺狼造型,像是來自北邊草原的民族。 上古時代,尼羅河下游是沼澤地,北非沿岸是豐美草原區,如同現在的沙哈拉沙漠南邊,可見這個地方該是季風帶甚至是熱帶海洋性氣候區。

Osiris
Seth
Orisis的造型是下埃及王冠造型,表示這二人的婚姻本就是上下埃及之合,後來的何露斯是鷹隼頭,該是另一支草原民族的代表,艾西絲找到了另一支草原民族來支撐她的王位,鳩頭杖始於此。

當時有翅膀的民族是蘇美人或者阿卡德人,所以艾西絲尋求他們的協助很正常。

步搖是漢代即有的東西,附在簪釵上的流蘇首飾,再綴以五彩玉,從流蘇演變而來。
流蘇
步搖

「女大十八變」來自佛教用語的「龍女十八變」;「相好」原出自法華經的「提婆達多品」中關於龍王八歲女兒速成菩提的故事,其中講到「三十二相」及「八十種好」,這就是「相好」的起源。
 
而「相公」的稱謂來自曹承相曹操。

原來「新婚燕爾」的本源是「宴爾新婚」,原意為歡慶你們的新婚之意,是「詩經‧邶風‧谷風」中關於

一個棄婦的故事,原文如下:

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

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昏,不我屑矣。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後!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遊之。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求之。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於毒。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昏,以我御窮。有洸有潰,既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中國人秦漢以前,早就以「右」為尊,講的是右手而不是方位,重視的是身體手足的功能,如果以語意學的研究來講,我們漢民族很早就不是狩獵民族了,所以對地理方位的語詞不重視。

但「左青龍右白虎」又回到了地理方位的名詞,主因是北方來的遊牧民族,他們的建物喜歡「坐北朝南」,皇帝南面稱王,此時加上漢人的以「右」為尊的概念,他們就直接把方位觀念加上去,左手位於東邊,稱「左」;而右手邊是西方,故曰「右」,所以高官貴族住「右尊之西」(即西邊之西,用漢語講是右中右);而平民百姓住「左卑之東」(就是東邊之東,也就是左中左)。

東方是乙木青龍,而西方是庚金白虎,但方位上來說,東邊是左,而西邊是右。
易經八卦(陽左旋陰右旋

而八卦中的「天左旋為陽,地右周為陰」也是同一個道理,因為日出東方落於西方為由左至右;而月隱於西至夜中而出為由右至左」,一樣是空間地理觀念的延伸。

「男左女右」是上面「天左旋為陽,地右周為陰」的另一種延伸意念。


其中提到的楚人「尚左」,且其衣為「左紉」,表示楚人的來源真的與「蘇美」有關了。

嬰兒叫「襁褓」,襁為揹帶,長一尺二寸(2.54*12+2.54*2=35.56),寬八寸(2.54*8=20.32);褓是包裹嬰兒的被子。

總角
孩提就是英文中的「toddler」,二到三歲學步的小孩, 蹣跚行走者,父母可以把他們提著走;童年期的小男生叫「垂髫」或「總角」(兒童把頭髮成二半,各自在頭頂上紮成一個結,形狀像羊角或牛角,故稱總角;而不束髮也不總角直接把頭髮垂下來的,叫垂髫,如果額前留有短髮就叫瀏海),看來「垂髫」似漢人裝束,而總角比較像北方民族的裝扮。

至於女生則有二種,一種是「垂髫」,與小男生無異;另一種是把頭髮聚攏到頭上紮成髻,稱為「羈」。

女生到了十五歲,在「羈」上加簪子,行「及笄」之禮,表示成人了,可以論婚嫁;而男生必需到二十歲才能紮髻加帽行「加冠」禮,並在名外取一個「字」,此時才算成人,可以論婚嫁。

字名是一種很奇怪的風俗,有了名,為何另取字?


「胭脂」原名「燕脂」,源起於商紂時代燕國所生的紅藍花汁凝作「燕脂」,塗作桃花妝;也稱「煙支」,匈奴皇后稱「閼氏」之音即起於此。
夜壺

「馬桶」的使用起於漢,原稱虎子,以玉製,到了唐朝,因唐高祖李淵祖父名李虎,避諱改稱「馬子」,流傳到民間後,多以木製,又稱「木馬子」,到了宋朝,才改稱「馬桶」,多由女人使用,男人改用壺狀便器,叫夜壺,現在的「抽水馬桶」是英國人發明的。

我對於馬桶的想法來自羅馬帝國的大浴池,羅馬人男女習慣坐在水池邊的石座上,座上有孔下通水道,排泄物可直接沖掉。

「張冠李戴」這個詞應該是出自武則天時的俗語:「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指的是張昌宗、張易之二位武后最喜歡的面首;而李公指的是武后之子李顯;而接下來演化的另外一句俗語:「張公帽兒李公戴」就有些刻薄了,這裡的李公指的是唐高宗李治,他是武后之夫,這句話才是後面「張冠李戴」源出處。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是指文靜而美好;而淑女指的是心地善良有道德的女性,都與容貌無關。好字應唸三聲「ㄏㄠˇ」非四聲,指的是美好;逑是配偶的意思,所以整體的意思是文靜善良的女性是君子的佳偶。

美人指的是形貌好看美麗的女子,至於是否品性好道德高尚不重要;而佳人則除了容顏美麗外,性情與體態都要達到一個標準,也就是說要既美且淑才算佳人。

「尚書」中的尚是上古的意思,尚書相傳是晉梅賾(公元3~4世紀的人)所偽作,分成「虞、夏、商、周」等四書。

「弼馬溫」是「避馬瘟」的諧音,明朝政治家趙南星在「趙忠毅公文集」中引用了一本失傳「馬經」之言:「馬廄畜母猴辟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天癸是月經之意。

「渴睡」是「貉睡」的音誤,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貉」條中辨析過:「其性好睡,人或蓄之,以竹叩醒,巳而復寐,故人好睡者謂之貉睡,俗作渴睡,謬矣。」

「貂蟬」名字的由來,東漢應劭「漢官儀」載:「侍內金蟬左貂金取剛固,蟬取高潔也」,侍內是侍中之意,是皇帝身邊的侍從官,他們載的帽子,左邊裝飾貂毛,右邊雕有蟬的形狀,這種帽子叫「貂蟬冠」貂蟬應該是宮中掌「貂蟬冠」的宮女,發出宮後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

埃及聖甲蟲
「金蟬」讓我想到埃及「聖甲蟲」。聖甲蟲如果我記憶正確的話,是埃及第17王朝(俗稱牧人王朝;Hyksos王朝;公元前18-16世紀統治埃及;相等於我們的夏朝)帶到埃及去的信仰,通說是講甲蟲會將泥土推成圓球如太陽,再加上牠的蟲卵可以在土中過冬,來春再孵化,古埃及人視之為重生。

而蟬由蛹蛻變而成蟬,一樣是重生像徵。 反正二者都得經過同樣的生命週期「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買春」的春是指春酒。 春酒是春季釀製的或春季釀成的酒;也指民間習俗,春節時宴請親友叫吃春酒。

至於為何變成「性服務」的代名詞,應該是後世人的酒肆額外提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需求,才會把這種原是買酒的詞兒,變成了色情行業的代名詞。 很像台灣講的「茶室」不賣茶是賣春一樣。

照錄晚唐詩論家司空圖所謂的「典雅」詩境:「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 

「開門七件大事」至遲到了宋就成型,原為「油盬醬豉薑椒茶」,後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中,描述醃臘舖子,其中就寫道:「蓋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盬醬醋茶,或稍豐厚者,下飯羹湯,尤不可無,雖貧下之人,亦不可免。」,開門七件大事自此定案。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引了一首有趣的詩「戲題」:「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盬醬醋茶」,把「柴米油盬醬醋茶」日常生活用物對上了了風雅文士的「書畫琴棋詩酒花」,很有趣。

作者許暉先生說,古人幹麻喜歡把事情定為七? 中國人談九五之尊,五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及木星;而九是什麼? 有人說是七大行星加日月,問題是那七大行星呢? 比較接近的是埃及「九柱神」(Ennead System)的說法,是海上民族蛇神(Snake)崇拜過渡到農業民族的太陽神(Ra)祭祀。

太陽系八大行星
那麼七是什麼? 很簡單,是五大行星加上「日、月」,來自巴比倫的星象學說。

雅量在「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中記述的是當時人的氣度。

「雅」字在「說文解字」(中國東漢許慎編著的文字工具書)中指的是:「雅,楚烏也」即楚國的烏鴉。

「雅」的另一個借字是酒器名稱,是爵的意思,起源於三國時荊州牧劉表,他好酒,把酒器按照「伯、仲、季」排行,伯雅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註:一升是一斗的1/10),是1500公克),能喝下這麼多酒的人,自然是「雅量」了(不夠現在的人都改稱為海量)。
爵(酒器)

「傻瓜」的瓜指的是「瓜子族」,源出「左傳、襄公十四年」(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范宣子對姜戎氏的談話,其中說:「來! 姜戎氏!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於瓜州」。 瓜州在今甘肅敦煌一帶,姜戎氏被趕到瓜州後,被人們統稱為「瓜子族」,因其為人秉性忠厚,被人僱用時不懂得偷懶、勤奮老實,埋頭不停幹活,被當地人視為「傻子」,故稱「傻瓜」。

「姜戎氏」,《說文》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氏。」,神農氏即炎帝。自夏商以來,分為齊、許、申、甫四國,世有顯諸侯,其居戎狄者為姜戎氏,系古戎人一支。


「斟酌」是二種倒酒法,酒倒的不滿叫「斟」;倒的溢出來叫「酌」,所以「斟酌」之意在於如何將酒倒的適中滿而不溢,這就是此詞之本源。

彈指之間」是佛家話,但其源來自印度人的習慣,他們喜歡彎曲食指,再用大牳指配合捻彈作聲,用以表示喜歡、讚嘆等意。

優曇缽花
「優曇缽花」花形如鍾,淡白色,花莖細如金絲,夜開晨謝,被譽為「青白無俗豔」,據說它是佛的瑞應,三仟年一開花,開花必有轉輪王出世,它是產於喜馬拉雅山附近及斯里蘭卡的「曇花」,非一般我們講的原產於墨西哥的曇花。


中國春秋時期,賣妻女求食的男人稱為「娼夫」,必需載上「綠頭巾」來表明低賤的身份(好像種姓制度);到了漢唐時期,服飾顏色就以「綠」為賤色;到了元明二代,娼妓的丈夫要頭戴綠帽成為常例。

「雜種」這種罵人說,在西漢時期就應該出現了,主要都是指邊地的少數民族,特別是匈奴族,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民族大混血時就更嚴重了。

另一種罵人話:「王八」,有三種說法,第一說出自「新五代史」:「王建,字光圖.......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裡人謂之賊王八」(因為他排行老八);第二說出自唐朝民變領袖黃巢,其有兄弟共八人,個個是無賴,以販私鹽為生。黃巢之亂被平定後,人民基於對他的痛恨,就將他們兄弟合稱「黃八」,慢慢訛變成了「王八」;第三說是「忘八」,指忘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而轉音為「王八」。

「寒食節」是冬至後第105日,即清明節之前的一天,紀念「介之推」。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

" 算病 " 讀後感-------不建議看。

算病這本書是我看過最「不懂」的一部風水易經八卦書。 作者說了半天,卻用陽曆取代陰曆來計算金木水火土。 另外什麼水過、風不足等也不是有什麼氣象學根據,就是依過去的黃曆來計算,只是中國的農曆到了明清二代都被外國西洋半調子欽天監修過,不復當年宋代的記錄,拿來作為計算基準,不就落入「黑天鵝」這本書作者所說的,變數錯誤,統計就錯誤這個理論了嗎?

而且作者很多說法,仍是古老用語,無法用現代語言或者科學用語來表達,表示他就是照本宣科死讀死背的拿來用,對了就是瞎貓碰上死老鼠;錯了,那就是讀的人沒有弄清楚他的意思? 問題是什麼是他想表達的意思?

中國人用的八卦易經是中原產物,他們用的農曆也是適用中國華北華中華南的東西,與我們這種海島型氣候的關連不大,如果要用,得作一些修正,但顯然的作者沒有這個能耐,只能硬套硬解,所以看到後來,我就決定不看了,因為無邏輯可言,也無脈理可循,比之中國人本身所寫的類書差很多。

李建軍所寫的就容易懂多了,連引起爭議的蕭宏慈的拍打功都寫的簡易有條理,看來台灣的作家本身的功力得加強,否則很難引起讀者共鳴。

這本書實在讀不去,所以不建議讀者買。

作者寫書難免天馬行空,例如黑天鵝的作者就是,但他只是過於聰慧,思維是跳躍式,不代表他的邏輯推理有問題,只要閱讀者的腦袋還算可以,慢慢的讀下去,也可以豁然而通,愈讀愈有趣,而且愈讀愈快,沒有障礙,至少我讀第一、二章時是有困難,因為不知道作者想說什麼東西,但到了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一部讀完後,就完全理解作者想表達的看法了,接下去就讀的很快且有趣。

但「算病」這部書是愈讀愈不懂,他愈寫愈像是抄老梗,如何讀的下去?

我很少放棄一本書不讀完,這本「算病」是少數之一。

我可以讀完「大到不能倒」(600多頁)、「貨幣戰爭三冊」(總頁數近700頁)、「大崩壞」(約500頁)、「文明的力量」(約600頁)................,但無法把「算病」讀完,這是我的錯嗎?

Thursday, May 12, 2011

讀大前研一 " 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 " 的心得報告

大前研一在這本書中談到日本的單身族是跨20、30、40、50、60、70等族群,其中20、30這一組的是晚婚族;40是單身不婚族;而50、60這一組是熟齡離婚族,而70以上是屬於配偶有一方過世的老年單身族。

這種現像在台灣也愈來愈成型,除了熟齡離婚族在台灣目前較少見外,其它各族群都有了,只是我們的內政部是否有統計數字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一個人使用的包裝商品就愈來愈夯,事實上,日本所謂的核心家庭(父母加孩子二個共四人)這種,在台灣也是常態,只是愈來愈多家庭是單身戶,或者夫妻雙薪無子女的頂客族也不少,與日本的社會情況很近似,所以小包裝商品的需求市場就出現了。

The Golden Girls黃金女郎(1985-1992)
大前研一提到未來的會出現一種合租公寓,類似80年代美國當紅影集「黃金女郎」(The Golden Girls,1985-1992),共用客廳和廚房,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房間。 如果我的記憶正確,在上野千鶴子所寫的「一個人的老後」中就提到日本有這種老人公寓,只是規模更大,是整棟樓房或一整排房屋的設計,由私人自費或公司法人基於營利出資建造。

大前研一說,日本社會早就進入「成熟或者老成社會」,所以企業如果不思轉變經營方式,只想用過去那種降價求量大,以微利潤來增加獲利的方式行不通了。 他的理論是根據日本企業統計,50%的銷售是來自日本國內,其它的才是分佈全球(美國15%、中國10%、東協10%、歐盟10%、印度中東5%、北洲5%),他認為這種佈局太保守,一旦日本市場飽合,其它市場沒有大力開拓的話,這種微利量銷政策就無法持續,降價求售結果,只會讓日本企業的營收更滑落。

其實日本企業剛開始並不採用量產政策,而是想以品質取勝,本來很成功,但因為歐美這種成熟市場經濟規模無法再擴大後,再加上貧富不均加大缺口,那麼消費人口就會往二極走,中價位品質市場就很難持續。

日本的產品不差,但要達到歐美社會那種百年奢華品牌建立的程度,仍要一段日要走,而且歐美的奢華品牌是根據西方人的口味建立的,東方人仍難達到這種要求,所以該另闢溪徑,建立一個屬於東方人的品牌,只可惜日本本身的文化全部外來,再加上島國民族性影響,要嘛固守死也不變,要嘛就全部接受外來的文化,把自己的全丟光,談融合產生新文化就一個字「難」,這與中國人不同,是非戰之罪。

其中最著名的品牌叫「Sony」,他們甚至多次併購美國媒体業,找來外籍CEO,想在媒体娛樂業站穩「Sony」品牌,但運氣不好,二次碰上金融泡沫化,而且沒有注意到媒体娛樂介媒及方式改變了,所以輸給「YouTube」及「FaceBook」,甚至蘋果的「iTune」、「iPod」、「iPhone」都快把「Sony」逼上梁山了。

「Sony」當年不該把主戰場放美國,而該放中國,但說來也是非戰之罪,「Sony」想也沒有用,因為中日關係始終無法真正解凍,所以「Sony」想進中國市場操兵也難,所以說政治影響經濟是事實。

日本的國風就是如此,非常保守,非遇到像311這種地震海嘯天災,加上無法解決的福島核災,才可能讓日本政府重新大幅調整國策方向,讓她們把頭轉回亞洲,想辦法解決二戰歷史糾結恩怨。

Margaret Hilda Thatcher(1925~)
大前研一非常讚許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1925~),因為她主張小政府,將電信、瓦斯、航空、自來水等國營事業民營化,引進外國資金及提高效率。

這點我不否認論點是對的,但現在回頭看福島核電廠的東電公司為了利潤績效,而產生的社會成本,就會明白把一個公用事業民營化交到財團手上時的後果。

台灣也一樣,一堆國營事業美其名民營化,其實是不想受到立法院制肘控制,政府官員好上下其手,真的是橘逾淮而枳。

他提到一個達到經濟規模的經濟体,政府如果想用總經的方式來刺激消費,有點像亂槍打鳥,浪費子彈而且中者不多。

例如透過租稅政策、貨幣政策或者擴大公共支出的方式,並無法真正刺激消費,因為這種成熟經濟体的人民不會沒有錢消費,而是對於未來前景悲觀或者該有的東西都有了,所以引不起他們的消費慾望,再多的錢拋下去,都會石沉大海,被存起來或者匯出作為對外投資,所以形成慢性通縮。

這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對症下藥,實地了解人民不消費的原因,也努力去創造消費誘因,將人民心中的消費願望化為實際行動,才能解決通縮及市場疲弱的問題。

嬉皮世代(Hippie 1960~1970)
大前研一提到現在日本20~30歲的年輕人的消費特色:「喪失物慾、不想出人頭地的世代」,他們一方面極力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一方面將生活用度壓至最低,整体行為非常類似美國1960~1970的嬉皮世代(Hippie),只是他們不頹廢,不關心政治,但濫用藥物的情況仍很嚴重。

台灣現在的年輕人也開始出現這種狀況,在很良好的經濟生活下出生長大受教育,但卻被保護過度,宛如溫室中的花朵,根本無法面對外面的風雨。 所以他們拒絕長大,拒絕出外工作,只想繼續求學時期的生活,宅在家上網。

因為沒有收入,也不好再開口向父母要太多的零用錢,所以他們會去7-11這種超商、速食店打工,拿時薪,將個人消費慾望壓到最低,除非是特性產品,如iPhone等蘋果系視覺美學產品出現,他們基本上是不消費的,能省則省,對於世俗名牌也不屑一顧,東西隨便耐穿可用有時尚感就可以了,至於吃的方面就更簡單,所以才被定名為「食草系」。

我非常喜歡大前研一先生第一章「認識現狀」的引言:「衣食不缺的富裕社會逐漸出現兩極化的消費方式,與其說民眾因為所得差距擴大,產生社會落差或階級區隔,不如說是每個人開始視情況交叉使用高級品和低價商品,進入了沒有中間地帶的兩極化消費時代」。

但不代表我認同他的看法,這種成熟化社會,如果企業或政府不思調整產業結構,自然而然企業就會出現比較成本利益概念,如果勞工無法自由流動,那麼企業就搬家到勞動力比較便宜的地方去生產,或者就源靠近消費市場省運費等,所以年輕世代自然而然就失業,除了政府社會企業找到新的企業模式來創造就業的春天。

年輕世代面臨失業的狀態,為了避免消耗父母過多資源,或者是節約儲蓄等待春天,自然就會成為草食系動物,而本來的中產階級,因為薪資不會往上調,但物價持續上漲的結果,把他們的購買力侵蝕掉,所以只好往近貧階級移動,買目前薪水能負擔的產品,將多出來的購買力用來支付教育等無法降低成本的費用。

所以我認為二極化的消費形成的要素仍是可取代不可取代,而非完全看品質而定。

大前研一先生對於「精品、名牌」的看法與我完全一致,就是很多全球知名的奢華品牌(除了Hermes與Cartier外)都量化追求最高利潤生產,也就是說他們不在固守在本國生產,以品質及限量取勝,而是外移人工及原物料便宜之地,大量生產來賺取「暴利」,問題是這種行銷方式,會降低品牌的價值感,當人人只要支付的起價款,都可以買到這種精品名牌時,這個精品名牌的價值就開始「decay」..........。

而大家別忘了,不同的階級,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造就的品味就不同,對於設計的觀感就有不同的品味。當名牌精品量產賣到中產級手上時,久而久之,他們的設計就必需流俗化,就是符合中產階級對於「design」的要求,那麼原來的高端消費群就會逐漸消失,結果精品就得降價求售,維持原來的利潤,然後再降價求利潤,循環下去。

當然有的名牌精品採「副品牌」方式,就是同公司出品,但掛的牌子不同,而訂價不同,行的通行不通很難說,因為消費者對於精品名牌公司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但對於我來說,只要我知道是同一家公司的產品,當然就不買,因為很賭爛。

例如在這本書中,無意中提到鴻海集團代工的產品(大前研一先生可能認為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所以很自然的寫出來),大家看一下,你會昏倒還是爆笑,真的視個人情況而定:

手機:iPhone、Moto、NOkia;個人電腦:DELL、HP;遊戲機:Wii、DS、PSP、PS3、Xbox360

它們全部都是鴻海代工的產品。想像一下,不同勞工站在不同生產線上,也許就隔了一條走道,生產一樣的東西(至少內裏的零件差不了多少),只是外表的設計(殼)不同,到了生產線的末端,由品管員把標籤貼上打包出貨,你會作何反應?

大前研一先生在本書的主要想闡述的觀點是,以日本企業有50%以內需市場為主的行銷法,必需注意到一件事,就是成熟市場無法用降價刺激消費,而是必需了解客戶的需求,製造客戶需要的產品,才可能提高銷售量。

這對於日本這種擁有1.2億人口的市場,這種說法是可行的,但對於台灣只有2300萬人口的市場,只怕很難。

所以大前先生在第三章提到外部金礦,就是把外國消費市場納入自己產品的行銷網中之意。 本書提到到2010年,全球年收入在20,000美元以上所得者約有1.75億;而3000美元以上的有14億(中國4億、印度2億、印尼8000萬),所以這些消費人口都是日本中高階產品可以行銷的對像,可以讓日本企業擴大生產線,僱用更多的日本年輕世代,降低失業率? 這還是得回到一個核心問題,日本企業不因為成本效益問題把生產線外移嗎? 所以大前先生的第三章可能與「一個人的經濟」無關,而是站到企業那邊考慮問題,找出解決之方了。

問題來了,日本企業與台企一樣,原本是利用中國的便宜勞力,作同樣的加工出口產品,並未深耕中國的內需市場。金融大海嘯後(2008年),中國已將外銷為主的發展模式,逐漸轉為內需經濟,也就是世界工廠已逐步轉變為消費市場,但日商及台商都沒有注意到這種現像,沒有佈局好,再加上中日政治關係很差,所以賺不到這種錢,而台商一直是作代工為主,沒有品牌經營經驗,目前可能仍是轉而為中國廠商代工,不會發展出自己的品牌及通路。

大前先生認為中國接下來的發展模式,會採美國模式,這點我同意,因為這種大陸型國家,不是我們這種以外銷為主的經濟体能幫的上忙的,反而是美國這種基本上以內需為主的商業工業生產模式是中國下一階段能借鏡的。

印尼傳統服飾
現在日本企業把印尼市場當作內需市場的延伸,這倒也符合歷史傳統上印尼與日本的關係(大家別忘了,日本人的和服下半身與印尼的傳統服飾相同,連花簪的形式都仿效印尼婦女頭上的花?)。

本書中提到日本的核電廠,很驚人,在福島核電廠出事前,大前先生即已點出,日本主要核電廠東芝、三菱重工、日立製造所都有整廠輸出的能力,唯一作不到的是鈾濃縮技術,目前福島核電廠中用的鈽鈾MOX燃料是法國製造,而且這種MOX燃料如果直接取自核彈頭的話,基於美蘇簽定的限核和平契約,那麼從核彈頭取下來重新製造的MOX燃料,可以使用上一百年,也讓日本的核電廠整廠輸出的競爭力增加很多。

而日本的核廢料根本無地可存放,所以一直存放在各核電廠的反應爐中的暫存區,也就是這次造成福島核災無法解決的主因的廢燃料棒問題。 大前先生認為與俄國達成合解,先取回部份的北方四島,那麼就可以將核電廠設到庫頁島上,利用海底電覽輸回日本使用,解決日本不容易取得核電廠興建地的困擾,同時可以把核廢料存放到西伯利亞地區,一舉數得。  可惜! 麻生政府在2009年把這種可能性破局,現在福島出了事,就更不可能了。

到了第三章後半,大前先生與一般的私募基金或全球併購公司的看法雷同,就是到新興國家去尋找獲利50%以上的機會,然後等到這些國家政經穩定下來了就賣掉走人。

這種經營方式不是一種長期經營企業的心態,比較像John Perkins「殺手經濟學」中那些經濟殺手的作為,只是他們不為美國政府服務,而是私慾,但手法一樣,就是不顧一切的賺,在短期內撈飽走人,至於在地國的生態、環保及人民生活狀況,不是他們的考慮範圍。

大前先生唯一講對的是,鼓勵日本年輕人離開日本找尋生存工作機會,不要留在日本等死,這點與我的看法同,與其守在台灣等政府給飯吃,不如遠走他鄉求生存。

大前先生大概明白中日之間的歷史恩怨無解,所以他也不鼓勵日本人到中國,也許他也明日,以華人人才之盛,日本人過去現在未來在大中國市場都無望,所以希望日本年輕世代到東歐的羅馬尼亞、烏克蘭及蘇俄找機會,不要再投資韓國、印度。

他的想法很對,但碰到的問題仍一樣,日本人的思維就是防衛心很重,無法敞開心房與人交談,中印是問題,韓台也無法真正合作,難道到了東歐這些法治不彰的國家,日本人應付的來?

日本的問題是驅除心魔,好好的正視周邊鄰居,把那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心態拿掉,才可能與別人好好的談合作。

福島核災,讓日本人了解到原來日本所自豪的精準到位精神是建構的神話,其它亞洲國家對於日本的幻想也逐漸破滅,原來日本也有不能的時候,被謫為凡人的日本會跟別人比較好相處了,至少台灣人會覺得如此。

我不太懂大前先生第四章中說的,日本政府財政赤字雖然大,但外債不多的說法。 難道國債擁有人是日本人、日本銀行及保險公司、日本企業就沒有危機嗎?

貨幣特別是紙幣之所以為人民接受,是因為相信它的「購買力」,如果日本政府的財政赤字不解決,遲早會借不到錢,也無法發新債換舊債,因為日本國內也不買了。

大前先生講的是無立即市場性崩盤之風險,也就是日本國債沒有國外市場,如同非上市公司是上櫃股票,所以仍有時間來處理,例如找私募基金,找外國央行等解燃眉之急等,就如同他在第四章中提到的柯林頓總統解決老布希因第一次波灣戰爭造成的巨大財政赤字缺口一樣。

所以答案是拖延問題,不是問題不大。

日本沒有全世界的世紀金融海嘯大危機,也會有日本本身的金融危機,試想不斷的把日本人1400兆儲蓄借出來擴大信用的日本政府,總也有碰到前浪推不上去的時候,到時日本國內人民的恐慌程度會急劇產生資金外逃現像,日本政府要如何收場? 管制外匯? 凍結金融資產提領? 可能嗎?

大前研一先生對韓國的溢美之詞其實是見樹不見林,日本人的英語能力不佳不是今天的事,但為何過去都沒有問題,現在都是問題?

台灣過去現在的英語人才也不缺,但仍走上與日本一樣的下場,歸結原因都在於國家戰略政策錯誤的問題,他書中提到1994年開始三星前總裁就認為在歐美市場要打嬴基礎穩固的日本不容易,所以往金磚四國的中印巴俄走,而1995~2008年這段時間,台日在幹什麼? 整天與中國唱反調,而且鎖國鎖市場,這才是台日二國輸掉戰場的主因。

但台灣走出來了,亂流仍難免,但主流趨勢已定,台灣仍決定走過去獨沽一味的外貿政策,只是這次我們把市場調往中國。 台灣是小國,沒有日本的大能量來賺全世界之財,所以我們就只能把挑最大肥肉吃,

而大中華市場就夠台灣人煩惱了,光要生產符合中國人要的東西,就如同過去生產美國人要產品一樣,三仟髮絲全掉光。

大家都說,韓國一樣賺的到中國的內需市場,因為他們會講英文? 其實這在台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日貨在台灣銷售成績好的原因,是因為過去台灣人諳日語。

未來的大中華市場,也許韓國在東北那一帶有市場,但進入華中、華南、華西,他們絕不如語言無障礙的台灣人,所以外國產品想進入中國市場行銷,一定得到台灣過水,而且一定得聘用台灣行銷管理人才來進行市場規劃。

大前先生說,台灣沒有品牌、行銷、業務及管理人才? 恐怕他誤會了,是沒有市場讓台灣人放手一博。他把台灣人當成日本人看,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是門縫中瞧扁人。

台灣會出現代工天王,就會出現行銷天王,我們的統一集團、頂新集團是假的嗎? 7-11現在的控股公司是日本華洋堂,但統一的行銷策略與日本7-11無關,更別提頂新了不是嗎?

韓國的問題是沒有信用,全國上下對於使用髒手段獲利視為常態。這種心態是要不得的,長久以往,自取滅亡,這也是過去韓國大企業大起大落的主因,再加上韓國沒有中小企業,只要大企業一出事,整個國家就會再來一次1997年的金融風暴,這與台日二國穩定的政經金融体制不同,與中國企業目前的心態比較一致。

只是大國就是大國,如同美國一樣,他們怎麼倒帳都無所謂,因為其他國家為了避免骨牌效應,一定會出手支撐,但韓國可不是大國,也沒有值得別人重視的高科技,所以談支撐就不必了。

這種話,現在講一定被人家說是「紅眼」,但這是一種長期觀察韓國內部政經社會情況得出的結論,不出10年一定兌現,大家等著看。 如果說台日二國是保守主義者,10塊錢作15塊的生意,那麼韓國是10塊作100塊的生意,而且都是微利產業,不出事則己,一出沒有救。

大前先生一直認為日本企業沒有外派很多人員到金磚四國或者VISTA去學習人家的文化、歷史、語言,建立人脈是錯的,但事實是,這些人不會學習當地的語言、文化、歷史,只想去建立賄賂人脈,所以才會有英語TOEIC900分以上的規定,而這些韓國外派人員到了駐在地是不使用當地語言,那怕是懂當地語言,也一定要用英語,表示他們高人一等,但小鼻子小眼睛,甚至想A派駐國社會福利制度的心態昭然若揭,裝腔作勢,很令人討厭。

官商勾結這種体系,到了一個國家政經社會成熟到某種程度,甚至保護自己國內產業的聲浪一起,就沒有用了,韓國不是大國,無法用國家機器來迫使人家開放市場,所以他們的黃金期就是10年,接下來所有的市場的本國人產業會接手,不會讓三星或LG繼續下去,這也是過去日本Sony、Toyota碰到的問題,韓商把產能擴的太大,比日本還要大,而自己國內市場能消耗的不達日本50%,只要國際市場有些風吹草動,他們就完了,信與不信,10年內見分曉。

韓國內部貧富差距擴大的速度比台日快上百倍,而且社會演化到現代化民主國家的程度也遠比台日慢,只要看到演藝人員被壓榨到那種程度,對女性的態度仍維持19世紀前的狀況,與印度差不了多少。 這樣的國家是有一半的人口沒有發言權,而勞資雙方的權利義務極不對等,假以時日,韓國再爆發大規模勞工運的可能性很高。

韓國的政府官員來自企業的太多,而且很多都是與美國有綿密政商關係,所以他們大多有不堪告人的資料掌握在美國CIA手上,這或許能解釋李明博不管三七二十一,廢棄金大中好不容易建構出來的南北韓陽光政策,走回南北韓對抗,由美國主宰國家命運之路,這也是韓國的命運轉捩轉之一。

大前先生在第五章提到日本的教育制度及現況,差點讓我笑岔氣,原來台灣人如此喜歡日本是其來有自,我們的教育制度是唯一標準答案制,而且只重視智育及背誦,不教小孩子倫常及公民與道德,養出一批批眼中只有分數沒有社會義務責任「自私自利」的動物,這點是與日本教育制度完全同的,難怪一堆這種教育制度下出來的台灣人看日本人如此中意,真的是「物以類聚」、「一丘之貉」。

大前先生最終篇說,無論採行什麼經濟政策,日本消費者都「無動於衷」。扁朝時期的一堆無用公共工程的發想,由本書中看來就是來自日本自民黨政府,包括那些「民宿」業,果然無效,真的服了民進黨這些官兒們,連基本的政經環境生態條件不同,不該照本宣科,他們也不管,抓來就用,這時就不得不佩服韓國金大中大統領了,真是選錯了總統就如同嫁錯郎取錯老婆,終生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