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07, 2012

BBC Knowledge 2012/04月 NO.8(值得全篇好好讀完)



一、絲製珍品定年法:


絲纖維取自幼蠶,其中包含的蛋白質由二種胺基酸組成-----L型與D型胺基酸。->絲質纖維中的胺基酸會以穩定的速度,逐漸從-L型結構轉為D型結構。->美國史密斯研究中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科學家研發出一套技術,藉由測量L型胺基酸D型胺基酸的比例,即可為絲綢定年代。->史密斯研究中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發現絲織品中的天門冬酸(Aspatyic Acid)這種胺基酸,從L型轉為D型的過程,速度相對較快,只需數仟年。而絲織品從螺祖開始算也才4000年左右,所以用天門冬酸(Aspatyic Acid) 來定年是相當準確的。



二、智慧電網:


智慧電網(GridWise)網際網路的型態運作,透過雙向溝通連結電力公司使用電力者,共享電力及其資訊。->它的運作方式分二端,一端就是電力公司,不管是風力、太陽能、石油天然氣,或者水力、沼氣等發電,全部用網路連結,並且使用應用軟體程式來控管。這裡面最有趣的是,如何儲存電力?該建立大型的蓄電池?地下壓縮空氣系統?還是如同本篇文章中提到的,利用每一台電動車的電池儲電。需要時可以回流電廠調度。->而電力使用端必需裝置智慧電錶,讓它跟家中的電腦或者家電控制中心連結,讓雙方資訊互通,以調節電力使用時間及方式。->我註:這個東西相當有趣,但看的懂的人應該不多。但其實它的觀念很簡單,就是你得把家電全部裝上一個晶片,裡面有功率、瓦數、家電名稱等。然後連到家中的管制中心或者電腦中,你可以裝一個軟體進去控制,告知電腦通知智慧電錶如何調度電力或者節電或者供電,讓你最省能源。當然智慧電錶也可以基於供電吃緊與否,改變你的家電啟動時間(如果你在電腦中設定時段而非絕對時間的話,甚至你同意讓智慧電錶來接管你的家電啟動時間的話。)->我註:對於用戶端來說,你甚至可以下載各種APP來控管自己的家電,可以很客製化,不受到智慧電錶的影響,這就解決了隱私權洩漏的問題,讓智慧電網(GridWise)較容易被一般使用戶接受。不過,對於80%以上的網路呆瓜使用者來說,讓電力公司完全知悉生活作息,使用那些廠牌家電及何時出門回家是避免不了的事,而這些資訊可以讓電力公司賺翻也是事實。->另外這種智慧電網(GridWise)也可以讓一般民家多餘風力、太陽能等透過這個電網售予電力公司,減少大型的開發案,但產生的能源效果同。(我註:觀念如同尋找外星人的SETI@home計畫,積小力變成大助力)



我註:這個投資案,要同時發展雲端、家電設備晶片化、系統整合及儲電設備,甚至可以發展電動車,讓各加油站平時儲電,是個複合投資案,對台灣的企業轉型很有用。但我懷疑台灣政府聽的懂?或者理解它的運作方式?->以這篇文章的深度廣度來看,可能支持智慧電網(GridWise)的人都沒有我想到的多及複合運用,才會認為電力公司沒有誘因投資?



三、中國大熊貓:


我註熊貓貓熊大家叫法不同,爭來講去。但說實在的,這個物種是熊不會錯吧?  既然是熊,那麼貓就該是形容詞,表示Panda如貓一樣可愛溫馴 (至少貓表面是如此啦!)。 那麼按照修辭學的用法,貓該擺前面而不是後面,所以正確的命名法是「貓熊」「熊貓」,因為牠是熊不是貓。


  • 1869年(1869年,擅離紫禁城太監安德海被誅),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兼動物學家「Pere Armand David」僱用中國當地獵人獵殺數隻熊貓,將牠們的毛皮遲送到歐洲,讓研究者首次得以用準確且符合科學精神的方式描述熊貓
  • 1929年,美國老羅斯福總統(1858~1919;美國第26任總統)二位公子「Kermit」和「Theodore Junior」出版了《追踨大熊貓》(Trailing the Giant Panda)這部獵補大熊貓過程的書。
  • 1936年,美國時裝設計師「Ruth Harkness」 (1900~1947)在四川活抓到一隻因熊貓媽媽出外覓食被留在洞中的熊貓寶寶,命名為「蘇琳」(Su-Lin)。帶回美國後安置在芝加哥的「Brookfield」動物園中。->「Ruth Harkness」1938年出版了它與蘇琳的故事《淑女與熊貓》(The Lady and the Panda)->「蘇琳」(Su-Lin)1938年死於肺炎(pneumonia )



Ruth Harkness(1900~1947)


  • 1941年,蔣介石首次將二隻 熊貓  送給紐約市「Bronx Zoo」作為外交禮物。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在毛澤東指示下,中國特有的,世所罕見的熊貓成為「國寶」。此後任何其他國家一牽涉到跟熊貓有關的事,都得遵守中國所訂的嚴格規定。->中國政府對於偷獵大 熊貓的懲罰,比起世界上任何國家面對保育類野生動物犯罪的懲罰都要來的嚴厲。->1989年中國施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殺死一隻熊貓,或走私熊貓毛皮而遭到逮捕者,將至少吃上10年牢飯或被判無期徒刑,甚至被處以死刑
  • 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簡稱WWF;總部位於瑞士)成立,宣佈以 熊貓 作為該會的標誌,理由為「我們應該像細心保育熊貓,好讓牠們存活那樣,保育所有野生動物。」。->這個基金會成立時原名「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1986年改為現名。其宗旨為制止並最終扭轉地球自然環境的加速惡化,並幫助創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未來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Logo


  • 1963年,中國設立了第一個「大熊貓保護專區」。->現今中國有60多個專門保護區,面積涵蓋70%以上適合熊貓棲息的地區。->目前中國圈養的熊貓超過300隻,這個數目能讓圈養的熊貓族群維持足夠的遺傳適應度(Genetic fitness)。(我註:這個名詞解釋簡單說就是維持存活及繁殖的基本群體數之意,低於這個數目,可能因基因缺陷而無法繁殖或無法存活。)->估計野外成年的大熊貓數目約有1600隻,分佈於中國中南部6個獨立山脈中(我註: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另外分佈在中國的陝西南部甘肅廣州大行政區的牡丹山區等地,95%分佈在秦嶺、岷山、梁山、邛崍、大相嶺、小相嶺、金佛山等7個山系。),棲息於海拔1500~3000公尺的溫帶林中。
  • 1966~1976文革期間,中國採鎖國政策,有效的阻絕了1960~1970年代熊貓的研究。當時,中國人民砍伐森林作為煉鋼燃料,開闢新土地種植作物,嚴重的破壞了熊貓的棲息地。->1980年代,在中國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共同努力下,學者才對熊貓的生態了第一次完整而連貫的實地考察。->1992年以後,中國政府禁止熊貓保護區內移民,並安排居民陸續遷出,使熊貓的棲息地得到了一定的保證。->1998年,中國政府更全面實施禁止天然林砍伐及個人擁有槍支,在一定程度上更強化保護了熊貓的生存。-> 經過多年的保護工作,有些地方大熊貓的野外種群數量開始上升。
  • 1990年,首次圈養的大熊貓產下雙胞胎,也是第一個利用人工授精成功的案例。->目前人工授精是繁殖大熊貓最常使用的方式。主因為大熊貓喜歡獨居,每隻大熊貓有單獨的活動區域。除發情期外,常過著獨棲生活,晝夜兼行。活動面積為3.9~6.4平方公里之間不定。->雌性熊貓性成熟的年齡為4~8歲,每年排卵一次,繁殖季為每年3~5月,發情期只有幾天,性伴侶不固定,交配後就分開。->雌性熊貓懷孕時體貌無明顯變化,每年8~9月間會在冷杉的大樹洞裡生育,一胎產一子,有時產兩子。出生的大熊貓幼子只有1~2両重(我註:台兩換算約為38~76公克;市兩換算則約為50~100公克),呈粉紅色,與成年熊貓形態差別很大。幼子由雌性單獨養育。每隻雌性熊貓只扶養一隻熊貓寶寶,且陪伴幼獸到3歲左右
  • 1997年開始~,中國受到第一隻「桃莉複製羊」成功複製哺乳類動物的影響,也積極研究準備要複製大熊貓。->複製過程需要大量未受精的卵子,且前提是要能夠產生複製的胚胎,另外還需要許多可以將胚胎注入其中的代理孕母。->目前中國的研究人員利用兔子作為卵子和代理孕母的來源(我註:怎麼查也查不到研究的paper,抓不到半根鳥仔毛,實在不太懂複製熊貓跟免子扯上啥關係咧?)。迄今複製熊貓的工程仍在進行中,大家都在等待好消息。
  • 2006年,一隻名叫「祥祥」的公熊貓戴著無線電項圈被野放,但不到一年就死了,從牠的傷勢看來,應該是與另一隻野外公熊貓打過架。->這次的挫折,促使中國大熊貓保護與研究中心重新思考野放的步驟。2010年,該中心將4隻圈養的母熊貓野放到有圍籬的大面積竹林中。到了8月,熊貓寶寶「草根」出生。這回研究中心的人開始使用外國野放成功的方式,就是不讓母熊貓熊貓寶寶「草根」與人類接觸,非接觸不可時,讓研究人員披上熊貓裝,以免牠們習慣與人類接觸。->到2012年止,熊貓寶寶「草根」都未出現依賴人類的任何跡像,因此研究人員將牠們母子移到一個更寬廣的區域,約涵蓋了4萬平方公尺 山區(我註:約12000坪左右),裡面有大量的竹子夠牠們母子生活所需。研究人員使用了55個遠距監控攝影機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來觀察牠們母子的作息。
  • 2009年,大熊貓基因組測序研究項目正式完成,這是中國首次繪製出大熊貓基因組精細圖。本次測序涉及了大熊貓21對染色體上的2萬多個基因。研究結果顯示,大熊貓熊科的一個種,並且與已完成基因組測序的物種中狗的基因組最接近。(我註:難怪一般人都叫狗熊! 真的好有意思!)->中國科學家同時解釋了,為何大熊貓具備肉食動物的生理特徵卻不以肉為主食的原因。因為大熊貓的有一個名叫『T1R1』的基因失去活性,造成熊貓無法感覺肉類的鮮味。(我註:用生化醫學的術語說,就是無法啟動,遺傳蛋白質被染色體纏死了,或者表基因遺傳化學物質缺乏等,例如貓無法感覺甜味)。->大熊貓分為四川大熊貓秦嶺大熊貓兩個亞種。秦嶺大熊貓與較常見的四川大熊貓12000年前開始隔絕在不同的分佈區,出現各自的進化史和遺傳基因上的差異。在遺傳學上,秦嶺大熊貓的遺傳基因更接近始熊貓四川大熊貓則進化速度較快。在外形上, 秦嶺大熊貓有暗棕色胸斑、棕色腹毛,頭骨較小而頭圓、臼齒較大。這也和 四川大熊貓黑色胸斑、白色腹毛,頭骨較大而頭長、臼齒較小有顯著不同。->秦嶺大熊貓主要在海拔1300至3000公尺中國陝西省秦嶺山系南麓腹地繁衍,中心活動區域為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此延伸至洋縣、周至、太白、寧陝、留壩等區域。據2004年完成的中國全國第3次大熊貓調查數據顯示,約有273隻野生成年大熊貓於秦嶺存活。


熊貓介紹:

  • 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 體型:60~90公分高;1.2~1.8公尺長。(我註:雌雄差別嗎?不然高與長有何不同?)
  • 肩寬:1~1.5公尺
  • 體重:雄性可重達213公斤;雌性則平均重量為100公斤
  • 食物:99%是竹子,但因牠的消化系統比較接近肉食性動物,因此消化竹子的效率不佳,每天要花10~16小時攝食高達18公斤重的竹子,排泄量極大。->熊貓有像人類一樣的大拇指能幫助抓握竹竿,強而有力的雙顎後方扁平的臼齒能讓牠們咬碎竹子堅韌難嚼的纖維,胃中一層厚厚的黏膜能防止牠們的胃被竹子尖銳的碎片劃傷,但熊貓沒有像其它草食動物一樣像梳子一樣的尖牙,牠們的胃中也沒有草食動物該有的「纖維消化細菌」來幫助消化和吸收植物中的纖維和養分,且竹子十分粗糙,養分少之又少,熊貓每天要吃10~20公斤的竹子,並咀嚼上千次才能攝取足夠的營養。
  •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的主枝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現在的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此後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佈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現在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四川大熊貓
始熊貓
秦嶺大熊貓



我註:

  • 「菩薩本行經」中提到佛陀源生族「釋迦族」(Sakya)為仙人血生出二甘蔗牙,甘蔗熟,日炙開剖,其一莖蔗出一童子名善生,更一莖蔗出一童女名善賢,.........二人長大後為婚,即為「釋迦族」(Sakya)之來源------------如果用現在生醫觀念來看,就是DNA複製人,甘蔗型同試管。當時的人除非目賭,如何描繪的如此真實?
  • 在追尋人類的源起的過程中,人類DNA譜系出現一個大家想不透的情況,就是青康藏高原尼泊爾印度東北部恆河流域區到滇緬四川之地,突然從4萬年的DNA一下子降到1萬年左右,過去6萬年3萬年的人類DNA全部被過濾掉了,表示約1萬年前左右,此地出現大規模的優生篩選,只有現在約1萬年的人類DNA通過瓶頸測試活了下來。->1萬1仟年前,地球結束冰河期,氣候開始暖化。->三星堆文化(BC2800~BC800)在這裡演化出來,其中最重要的文物是「生命樹」,舊約聖經中提到伊甸園的「生命樹」
  • 最後就是這個大熊貓物種的出現。不管是三星堆、大熊貓及神密神農架的地理位置都很接近,與「釋迦族」(Sakya)源生地也近。一個神密事件叫偶發;二個叫巧合;三個以上你得小心求證。我不知道這些事件是否有關,因為找不到連結點,但又覺得它們相關,但那個「Link」還得再找。->我發覺萬事的啟源點是克里特島的牛頭人身獸(Minotaur)傳說。相傳牠是克里特國王(Minos)之妻(Pasiphae)與克里特公牛發生反常性關係而生出來的怪物。我想正確的說法該是用了她的卵子及公牛精子,以科技方式結合的混種,再植入她的子宮生下來的怪物。->克里特島毀滅後,由邁錫尼人接手,他們原名「亞該亞」人(Achaeans),與克里特島上神話稱大地之母為蓋亞(Gaia)有同音之意?請問為何?但有一個傳說是,當時的古希臘人必需九年(亦傳每年)奉祭七名少年七名少女給怪物牛頭人身獸(Minotaur)。請問作何用?作為培養怪獸的母體嗎?傳說中還提到了為克里特國王(Minos)建造了一座迷宮的(Daedalus),他還作了滑翔翼與兒子(Icarus)逃出克里特島。->而當克里特島毀於火山爆發及氣候變異後,克里特島人遷居安那托利亞高原小亞細亞沿海,接下來就出現古希臘文明直到公元前2世紀亡於羅馬共和時期為止。->就是這裡開始與舊約聖經及猶太人的故事產生交集了.................。->這中間還有很多環接不上,我不知道發生啥事了?唯一知道的是,蘇美文化跟三星堆文化有關;而蘇美文化與古埃及文化有關;而克里特島就位於下埃及尼羅河出海口處上面,與吉薩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BC2560~2540建造的,時間點與邁諾安文明BC2300~BC1500非常接近)地理位置很接近。吉薩大金字塔亦名『 Pyramid of Khufu',而古埃及人稱克里特島為「Keftiu」,而閃米特人發音為「Kaftor」「Caphtor」,如果對照埃及神話中的Osiris與  Isis神話傳說(約起源於古埃及第五王朝時期;BC3777BC2832)的改朝換代意味,你就大概可以猜到Khufu王來自何方了?
  •  
Orisis
Isis
三星堆生命樹
minotaur-theseus













四、土星衝日:


這篇文章中我只想談「Sirius」天狼星。->這顆星是古埃及神話中最重要的一顆星之一,傳言與我們中國神話中不斷的提到的「天狗星」是同一顆星。(我註:為何叫天狗,就因為很像狗,至於是東方先叫還是西方先叫,誰知道 ? 中國人從很早以前都把北方蠻族全部加上犬字邊,例如玁狁、戎狄、獯等,這可追溯到夏朝約BC2100年,跟古埃及天狼星傳說差不多時候。而埃及神話人物中最具代表的人物即Set,起源於埃及第五王朝時期BC3777~BC2832,但祂真正被崇拜則是Hyksos亞洲民族入侵埃及主政的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BC1674年~BC1548 ,約當中國商朝時期。 


天狼星


Seth_he murdered Orisis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其視星等為-1.47,幾乎為第二亮恆星老人星的兩倍。(我註:老人星即南極星君)->天狼星根據拜耳命名法(Bayer designation)的名稱為大犬座α星。->我們肉眼以為是一顆恆星的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雙星系統,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Bd:α CMa B)。->天狼星如此之亮除了因為其原本就很高的光度以外,還因為它距離太陽很近(8.6光年),是最近的恆星之一。->此雙星系統約有2~3億年歷史,並且一開始是由兩顆藍色的亮星組成。更高質量的天狼星B耗盡了能源,成為一顆紅巨星,然後又漸漸削去外層,約在1億2000萬年前坍塌成為今天的白矮星狀態;至於天狼星A的質量為太陽的兩倍,而絕對星等為1.42等。它比太陽亮25倍,但光度明顯比其它亮星較暗。

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中,天狼星是「主侵略之兆」的惡星。屈原(BC340年~BC278年)在《九歌·東君》中寫到:「舉長矢兮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位於楚國西北的秦國。蘇軾《江城子》中「會挽雕弓似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威脅北宋西北邊境的西夏。->在西方的文化裡人們視其為狗羅馬人4月25日前後慶祝天狼星的偕日落,在當日向羅馬的五穀枯萎之神(Robigo)奉上一頭狗、點上香、祭上酒和一隻羊,希望能阻止那一年星光帶來的銹菌我註:銹菌是一種微小真菌、侵害多種植物的寄生物。銹菌常經由葉子的氣孔進入植物體內,並且遍佈植物全身)。

天狼星在埃及神話中非常重要。,自中王國時期起(我註:包括第十一和十二王朝,BC2133~BC1786年;此時埃及朝重心在上埃及帝王谷附近),埃及曆法開始於天狼星的偕日昇那天我註:那天早晨,天狼星由於離太陽足夠遠,能比太陽更早升起,避開強光,在70天的消失之後重現天空。約莫在現今陽曆的7月左右))這一天在曆法中的重要性是因為它也是尼羅河週期汎濫和夏至之前不久。->尼羅河氾濫會將上游肥沃的腐植土帶到下游來,對於夏季後的種植非常重要。所以天狼星出現就是一個吉兆,也是古埃及祭祀的開始,因為萬一尼羅河未如預期一樣氾濫或帶來豐沛的河水,就表示夏季後會是一個無法種植的乾季,埃及人必需挨餓。

古希臘人相信,天狼星的出現代表著乾熱的夏天及所帶來的植物枯乾、男人軟弱和女人煩燥。(我註:古希臘人的中心放在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ónnisos,此地為地中海型氣候。)在文字記載裡會被寫作「燃燒」或「火焰」。此星出現之後的季節被稱為夏天的「狗日」。(我註:時序已進入BC800~BC146)。->愛琴海基亞島 (the Aegean island of Kea)的土著人會為得到涼風而祭祀天狼星和宙斯,並會等待天狼星翌年夏天的出現。如果其明亮地升起,就是發財的好兆頭;相反若其升起時渾濁或昏暗,則預示了瘟疫的到來。從島上發掘出的公元前3世紀錢幣上刻著散發著光芒的狗隻或星體,顯示出了天狼星的重要性。


基亞島(the Aegean island of Kea)



我註:

  • 偕日昇(Heliacal rising)及偕日落(heliacalsetting)偕日昇是一顆恆星(也可以是月球或行星)經過隱藏在地平線下一段時間或一定的週期之後,首度在拂曉時又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即合之後)。在偕日昇之後的每一天,這顆恆星出現的時間將一天比一天早一點,出現在天空中不被陽光遮蔽的時間也同樣的日漸增長;過一段日子後,這顆恆星在黃昏時已移至地平線並西落,這時稱為偕日落一顆恆星大約在歷經一年的時間後會再在東方天空偕日昇
  • 地中海型氣候:又稱副熱帶夏乾氣候,其分佈於中緯度地區(約南北緯30至40度,與西風帶南北緯30至60度一致)大陸西岸地區,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區黑海沿岸地區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澳洲西南部伯斯一帶南非共和國的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區。->地中海氣候分佈範圍佔全球比例十分稀少,特徵為「夏乾冬雨」,迥異於其他類型氣候,也往往造成作物生長季無法與雨季配合,因此地中海農業區的作物種類往往為耐旱的蔬果灌溉系統亦十分發達,為其一大特色。

ClimateMapWorld(世界氣候圖)


  • Osiris 、Isis、 Horus and Set:這四個埃及神長的不一樣,但出現在同一時期同一個神話中,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特點。例如神話中說Horus是取自Osiris死後的精子成孕的,這種技術算不算是另類的試管嬰兒?只不過取精的時間在Osiris死後罷了。如果對照前面克里特島邁諾安文明中談到的人身牛頭怪獸Minotaur」,及後來希臘神話中如此多的人獸混種神例如:Dionysian(酒神)hippocentaur(半人馬)等,我們真的能說科技文明從20世紀開始嗎?

Dionysian(酒神)
hippocentaur(人馬)








 



  • Osiris 在出土壁畫中是綠色皮膚的人,而綠色皮膚確有其事。->非洲西北部山區,有一族過著原始生 活的綠色人種,據報告這綠色人種不到三千人,幾乎已快絕種的一個種族,他們過著遠離這個科學世界的穴居生活(我註:一說他們住在地底,不見陽光,對照Osiris為地底冥王好像有些道理了。),他們全身就像綠色的樹葉一樣,就是他們的血液,也是呈現綠色的,他們的飲食從不吃肉類,他們只吃青色的果菜。->Osiris開始崇拜於埃及第五王朝(BC3777 ~BC2832),建都於「Saqqara」我註:位於開羅以南30公里處), 在下埃及。所以可以把綠皮膚的非洲人源起於撒哈拉沙漠區與這個綠皮膚Osiris的埃及神王連起來。->而且這些有趣的神話中,還提到把 Set哥哥Osiris裝到棺木中後,丟到尼羅河中漂流出海到敘利亞Byblos城,結成生命樹叫「Djed」,把棺木包在其中長大(我註:像不像釋迦族源起傳說甘蔗種傳說?) ,而王感於這顆樹長的又高又快,所以把它砍下來作為王宮大廳的柱子(我註:什麼樹的種子能漂洋過海到西亞,而且發芽長大? 答案是椰子樹Djed像不像椰子樹?答案像!)。最終是其妻IsisAnubis陪同下到了Byblos城要回了這根己變成柱子的生命樹,同時將它木乃尹化帶回埃及。(我註:這段是植葬或者樹葬儀式中的一種嗎?Byblos城屬古腓尼基貿易商的城鎮,他們在航海中撿到Osiris的棺木,將他的棺木放在椰子樹叢中嗎?)->這些神話中說明了一些事,我們必需仔細分辨才能明白。

Osiris
Djed(生命樹)












  • 有綠皮膚的神,就有藍皮膚的神,這個神是「Krishna」黑天(毗濕奴神的第八化身)。->科學家在智利發現了一種渾身呈藍色的人,這些藍色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海拔6000公尺的高山上,由於終年積雪,氣溫始終在零下45~0 攝氏度之間,為了獲得足夠的氧氣保持正常的體溫抵禦寒冷,人體內不得不大量合成血紅素,過量的血紅素充斥在大大小小的血管中,使這種人的皮膚呈藍色。->某探險人員在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曾發現一個膚色呈現藍色的奇怪種族,目睹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人們還以為是天外來客,實際上他們是撒哈拉沙漠的土著人,他們的人口相當稀少,因此他們儘量避免與其他人種接觸,所以人們很難發現他們的蹤跡。->最科學的證據來自美國肯塔基州東部的煩惱溪岸邊一個家族,全部是藍皮膚的人20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是近親結婚中特殊蛋白酶缺乏基因遺傳造成的。這種遺傳在生活在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中間很平常,但一般都為隱性,只有近親通婚時,因為父母雙方都帶有這種遺傳基因,才會變成顯性。一旦於外面的人通婚後,又都會轉為隱性。而且生出藍皮膚的小孩也沒有關係,根據醫生的建議注射「亞甲基藍」後膚色就會恢復正常。->濕婆神(Shiva)只有頸部是藍的;但「Krishna」黑天(毗濕奴神的第八化身)則是深藍膚色,而濕婆神(Shiva)毗濕奴神(Vishnu)都源自尼泊爾喜馬拉雅山邊,這樣也許可以解釋祂們藍皮膚的來由了。


Krishna(黑天)_毗溼奴神第八化身


  • Isis的原始形像為窄身衣如刀鞘,頭戴王座(throne)冠冕,她約莫於早王期前(BC3100),就為尼羅河三角洲人民膜拜。第一次被記錄也是在埃及第五王朝(BC3777 ~BC2832)時期。她的名字的原意為「王位」(throne)。但考察非洲各部落她的名字「王位」(throne)之意為「the mother of the king」(王母),所以其意應該為有王位繼承權之女性。->談到「王位」(throne),就不能不提克里特島邁諾安王宮大廳中的那個王座,樣子與下埃及的紅色冠冕王座的樣子不同嗎?而且大家不要忘了紅色,邁諾安文化中跟紅色離不開,紅色閃金色的柱子等。->她的地位應該是一位從邁諾安送來和親的公主,因為王室的血統讓她有繼承權。而她的兒子「Horus」打敗了搶王位的 「Set」,讓她的地位穩固。而「Set」本身應該是來自於北非沙漠區的另一個民族,因為他的「豺狼頭」(jackal head)顯示了他的出身。他也許真的娶了Isis的姐妹Nephthys(Lady of the House)(我註:應該為Sister-In-Law。因為她是神殿祭司,身份是神妻。而古埃及法老王都透過取神妻來得到王權)Nephthys(Lady of the House),而取得了繼承權。(我註:埃及第五王朝時期有一段時間很亂,上下埃及之間王權的統合是有問題的。)所以「Osiris」與「Set」王位之爭應如是觀較準確。->另一段證明是Nephthys要求Isis收養她的兒子Anubis,代價是她們母子倆會幫忙找尋Osiris  的屍塊。(我註:與「Set」一樣的「豺狼頭」(jackal head)如果Isis未生下「Horus」並將其養大成大的話,Anubis就會繼承王位了。->到了希臘化時代,「Isis」則與「Horus」之妻「Hathor 」形像合一(我註Hathor是愛神,喜歡音樂舞蹈,並代表異國土地,以母牛為標誌,與古希臘美神「Aphrodite」 及羅馬愛神 「Venus」形像混同)頭飾就變成雙牛角中間太陽盤而額中間為眼鏡蛇的冠冕。


    isis(原始形象)
    Isis(與Hathorp併同的形象)
    Set
    Anubis(豺狼頭)


    Nephthys(神妻或者神殿祭司)
    Hathor(左)Isis(右)














    • Horus:在埃及神話中,他是「Isis」於「Osiris」被「Set」殺死並分屍後才出生的孩子。而且神話中最傳神的一句話是「Osiris」屍塊中唯一沒有被找到的是「陰莖」(phallus)。由「Isis」施法力用黃金代替。所以可知Horus絕非「Osiris」親生,而是由的「Isis」的「王位」(throne)繼承權得來。->至於「Isis」的王位繼承權如何得來?可能與她是否能為「Osiris」辦喪事為準,也就是她必需証明自己是王妻有繼承權。->這過程中又牽涉到上下埃及王位的繼承關係,以及上下埃及與周邊民族的關係。由Horus隼頭(falcon head)及鷹羽知道他的出身可能來自阿拉伯半島的半遊牧民族,與北非「Set」所代表的豺狼頭民族有許多爭戰。->他長大後為了上下埃及的統一與「Set」激戰不休,最終將「Set」打敗,再度一統上下埃及。->古文明許多民族,都有使用圖騰的習慣,所以埃及眾神的獸頭標誌應該視為他們所代表的民族,不同的獸頭或者不同的頭飾冠冕就可以視為某個程度的改朝換代。


    horus_son of Isis and Osiris


    五、我們能不能利用地球工程解決氣候變遷問題?   下面是科學家想出的辦法:

    • 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或者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的地質層封存。方法如下:
    • post-combustion capture technolog中國採用的方式,對於原來的電廠沒有改變任何部分,僅增加了一個捕捉裝置捕捉CO2,因為必須增加額外的設備來捕捉CO2,發電廠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增加發電廠的投資成本。補捉到CO2的需封存。(我註2009/7月開工,2009底竣工)
    • Scrubbers(洗滌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全球研究科技公司設計的機型的技術原理,是把吸附劑製成細小纖維,排列在1公尺高2.5公尺過濾板上,(過濾板是形狀類似壁爐濾網的平板),再將這些過濾板直立起來,裝在12.2公尺標準貨櫃上水平圓形軌道上,圍繞著軌道旋轉,直接與空氣接觸,以濾除空氣中之CO2過濾板吸滿CO2後,可從軌道卸下,放入貨櫃中的再生室。附著在吸附劑上的CO2再生室中釋出,並壓縮成液態。處理過的過濾板再裝回軌道,繼續過濾空氣中的CO2。(我註:詳細說明請看科學人2010年7月號第107期;這個計畫於2009/9月發表)。

    CO2 Scrubbers
     

    • Chemical Solvent Absorption:這是德國的計畫,目的係在於深度600公尺以下含鹽含水層封存60,000公噸CO2,並同時密集監測注入CO2過程,冀望瞭解使用範圍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技術,及開發基準數值模式及定義風險評估策略,如此將有助於未來評估封存地點的穩定和完整性。(我註:不知為什麼?我就是覺得德國人作事很穩也較保守安全,相較之下中國人的作法很實際及應用性;而美國人則創新的概念很大,但可行性則有些誇大。)->本計畫2004/4月開始,2008/6/30日開始封存,封存量60,000公噸,截至2010/10/03日為止,已將39.2公噸CO2注入地下儲存空間。
    • Amine Scrubbers挪威Snohvit海上氣田生產液化天然氣過程須分離體積濃度約5%CO2,為了避免將CO2排入大氣中,及減少污染生產液化天然氣之風險,每年約分離出700,000公噸CO2經過160公里管道傳輸後,由專門注入井儲存於2600公尺下的的密封儲槽。(我註:這個計畫開始於2007年)。

    Amine Scrubbers
     

    • Oxyfuel法國採用的方式,將CO2以管線傳輸至27公里外Rousse地下4500公尺一個天然氣藏枯竭廣達2平方公里的多孔沉積岩區域,兩年內約捕獲及注入儲存120,000公噸CO2。(我註:2010年開始至今)。
    • Post combustion amine阿爾及利亞將從TegentourReg氣田生產含有1-10%CO2之天然氣,以管線運送至位於120公里Krechba中央處理設施,將CO2濃度降至0.3%。(我註:這計畫2004/7月開始施行至今)。

    Post combustion amine
     
    • Post combustion-Cold methanol wash:這是加拿大採行的計畫,第一個階段屬於商業性質,由位於CalgaryEnCana石油公司出資10億美金,於Weyburn油田進行CO2注入提高石油採收率(EOR),第二個階段為研究性質,由PTRC主導於Apache Canada's Midale區域執行Weyburn-Midale國際溫室氣體CO2監測與貯存計畫。(我註:這計畫開始於2000/7月)。


    Post combustion-Cold methanol wash
       

    • 火山爆發在空氣中產生的硫酸鹽,可以反射部份太陽能量。特別是在平流層。->所以科學家想在同溫層(即平流層)注入粒子來模仿大型火山爆發時產生的自然冷卻效應。->最後放棄的原因是因為,不知如何收回那些粒子。
    • 在太空中裝設遮陽鏡或反射鏡,將太陽光反射回去。->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成本太高。


      我註

    • 我的結論是「Oxyfuel」,法國採用的方式較可行。因為我們人類開採石油、煤碳,所以才將亙古封存CO2的釋放出來,所以最佳的辦法就是把多出來的CO2封存回原礦區或者選擇的地底多孔岩區,這可能是維持大氣中CO2平衡的唯一方式。
    • 第二點是我從這些國家處理CO2的方法上看到了民族性不同,則處理方式就不同,非常有趣。->中國人講求實際應用,有效可以用就直接採用,決策速度快執行效率也高。->美國人則創意十足,理論架構完整,電腦運算,模型建立,不計成本就開幹。成功了叫我第一名,用高價賣出回收成本;失敗了也沒有關係,把開發成本計到下一個創意中再來,總有成功的一天?->德國人則小心謹慎,理論模型建立可行後,以小範圍來實地實驗,收集充份的數據資料估算後再說。->這種涇渭分明的民族性會呈現在各方面的決策中,這或許能解釋在因應2008年金融大海嘯後的經濟政策時,中國、美國、德國的態度如此不同的原因。中國總在各種成功可行的貨幣、財政、經濟、貿易政策中交替組合混用;美國則是創建各種財經理論來解決問題;而德國永遠執行安全保守的貨幣經濟政策,不讓情況失控。->大家猜想一下,在一場戰爭中(例如眼下2012年4月開始的南海風雲)中美德三國會如何打這場大戰?


     、失眠新解:這篇請併同「血清素(Serotonin,又稱5-羥色胺,簡稱為5-HT)」「別再臨時抱佛腳」二篇文章一起看比較能理解。   睡眠昏睡的差異在於睡眠者會因為外來的刺激而從睡眠狀態中醒來。->近年來透過腦波檢查法,發現人体睡眠時雖然會抑制運動能力,但腦部活動仍然不斷。其中控制意識活動的部分會較不活躍,但控制呼吸、心跳以及血壓等的腦幹機能是正常遲轉的。但人在睡眠時,身体產生的荷爾蒙變化會使心跳及呼吸速度、次數減緩及減少;同時消化系統活動會減緩,尿液會隨之濃縮,讓排尿次數減少,以免影響睡眠品質。->腦部此時也會調節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去甲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NA)血清素(Serotonin,又稱5-羥色胺,簡稱為5-HT)去甲上腺素是一種神經遞質,主要由交感節後神經元和腦內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合成和分泌,但循環血液中的去去甲上腺素主要來自腎上腺髓質去甲上腺素是一種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有收縮血管升高血壓的作用。而血壓升高又可使壓力感受性反射活動增強,具有讓人体維持於清醒狀態的作用。->相反地,血清素(Serotonin)則是睡眠時所需的神經傳導物質



    腎上腺髓質
       


    人的睡眠模式可分為二種


    • 眼球幾乎不會活動的非快速動眼期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此期又分為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閉上眼睛,進入放鬆狀態,然後慢慢失去意識。->但此時如果身体一受到刺激,就會馬上清醒過來。(我註:電腦待機狀態,一按鍵就回神過來了!)
    • 第二階段:腦波愈來愈不規律,而且較不容易從睡眠狀態中醒過來。(我註:神經傳導我能開始放假了?或者說電腦開始進入休眠狀態,按了任意鍵,也得等好久才會甦醒? =_="
    • 第三階段:人体的骨骼肌會開始鬆懈下來,腦波的形狀會開始呈現紡錘狀。(我註:電腦開始進入省電節能狀態了,銀幕也關了,硬碟也停了,要開機得按電源鍵或 Reboot鍵了?◎−◎?
    • 第四階段:到此階段,人体會完全放鬆,難以從睡夢中清醒,夜尿症及夢遊症都於此階段發生。(我註:電腦正式關機了,但電源器仍供電,維持網路開機等功能。)
     
    • 眼球劇烈活動的快速動眼期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 ):在上面非快速動眼期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期入睡約1小時候,此時腦波除了變得不規律外,振動次數也會增加;此時体溫、心跳次數、呼吸次數以及血壓都會上升,但腸胃活動卻開始減緩。->此睡眠狀態下的腦波模式與清醒狀態時相近,但需要吸入的氧氣量卻比清醒時高。->在這個階段中,眼球會劇烈地活動,但人体肌肉會受到抑制而呈現無力狀態,所以身体不會反應夢境所顯現的動作。->一般而言,快速動眼期睡眠約佔成年人睡眠時間的20%。->絕大部分的夢境出現在快速動眼期。雖然處於此階段的人很難被旁人叫醒,但卻可能自己突然醒過來,而且可以清晰的記得夢境的內容。->快速動眼期睡眠持續受到千擾時,人的情緒會變得相當差,而且會呈現憂鬱狀態,甚至出現人格障礙的徵兆。->對於快速動眼期睡眠階段研究最有力的學說為,此時期讓大腦有時間分析過去一天所發生的事情,除去無用並保留有用的訊息外,還能將情緒相關的問題映於夢境當中。(我註:像電腦一樣可以設定利用CPU空閒時間,處理一些備份、同步及UPdate、分析整理資料的工作?)->快速動眼期睡眠的睡眠量從出生之後就開始逐漸減少,到了60歲以後,幾乎不復見快速動眼期睡眠模式。所以老年人睡的淺短又容易醒過來。
      飽受失眠的人經常抱怨注意力無法集中睡眠不足記性變差疲勞感不斷堆積等,致無法順利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有些患者甚至會出現被迫害妄想症。->近期的失眠研究,發覺失眠者的腦部生理作用的確有異於能夠安睡的人。->劍橋大學的「Ellemarije Altena」博士率領的研究團隊,用一種叫「Voxel based morphometry」(逐像形態分析法)的大腦掃描技術,測量並比較24名長期失眠者與13名健康者大腦各部位的体積。結果發現,失眠者的大腦有三個部位的灰質体積縮小,其中以前額腦區底部体積縮小的程度與失眠的程度有密切相關(我註:哇!又是印度人那個中心紅點區了!)。受試者描述的失眠狀況越嚴重,此區變小的程度就越明顯。->前額腦區底部的作用與進行「抉擇」與「解決」問題有關,這二種功能都會因為睡眠不足而受損。->前額腦區底部結構性改變程度,與失眠持續時期沒有關連(我註這是什麼文句?前後文推論應該是說,前額腦區底部結構發生改變在先的意思吧?)


    前額葉皮質


     失眠者會出現一些很奇怪的超好表現行為,例如執行簡單任務反應速度較快,且語言流暢程度遠勝於容易入睡的人。->劍橋大學的「Ellemarije Altena」博士的解釋是,「失眠者的狀態和處於輕微壓力時的人一樣。他們試著入睡時,他們的腦部活動被測到較為活躍。這種過度清醒的狀態,或許可以用來解釋被觀察到的高度表現。而這種現象很可能是大腦在睡眠不的情況下,為了能在白天正常運作所衍生的補償機制。」(我註:簡單說,我們的大腦可能會自己合成咖啡因來保持清醒?)   猝睡症:這種病患者只要一閉上眼,無需經過非快速動眼期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就可以進入快速動眼期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 )。這種原本處於完全清醒狀態的人,卻會在不知不覺中突然進入深沉無意識睡眠狀態中5~15分鐘,而且隨時會發生,事前完全沒有任何徵兆,容易讓患者在入浴或從事機械操作等活動時發生危險。(我註:就是電腦被駭客入侵一樣,突然直接關機。)   我註大腦皮質的各功能區如下圖所示:



    大腦皮質的各功能區
     


    • 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解決問題、 情緒及複雜性的思考。
    • 運動聯合區(Motor Association Cortex):複雜性運動的協調,例如:舞蹈。
    • 主要運動皮質區(Primary Motor Cortex):自主性動作的啟動。
    • 主要自體感覺皮質區(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由身體接收觸覺訊息。
    • 感官聯合區(Sensory Association Area):處理多重的感官訊息。
    • 視覺聯合區(Visual Association Area):掌管複雜的視覺訊息處理。
    • 視覺皮質(Visual Cortex):偵測簡單的視覺刺激。
    • 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掌管語言的理解。
    • 聽覺皮質(Auditory Cortex):偵測聲音的質地 (音量, 音質)。
    • 聽覺聯合區(Auditory Association Area):掌管複雜性的聽覺訊息處理。
    • 語言中樞(布洛卡區_Broca's Area):掌管語言的產生與咬字的清晰程度。


      古希臘人發現,腦部損傷會導致失語症。(我註:古希臘人知道的事可能超過我們的想像,可惜亞歷山卓圖書館『Library of Alexandria』先後於BC47年AD391年為凱撒及基督徒二次焚毀,藏書和建築無一倖存。)->1861 年,法籍醫生「Paul Broca」描述了只能說一個字『Tan』的患者 。當此病患死了後,「Paul Broca」檢查了他的腦子才發現他左前腦皮層有一個區域有損傷。 腦子的這個區域後來就被稱之為「布洛卡區」(Broca's area)。->1876年 ,德國神經學家「Karl Wernicke」發現位在「布洛卡區」(Broca's area)後方顳葉後方位置的腦部損傷的話,也會造成語言問題。此區即為 「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 實際上, 「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布洛卡區」(Broca's area)是由神經纖維束「arcuate fasciculus 連接。-> 神經纖維束「arcuate fasciculus 損傷導致的病症叫做「傳導失語症」。 患有「傳導失語症」的人能聽的懂語言,但他們的講話雜亂無章無且法複誦字詞。->如果是聽覺皮質(Auditory Cortex)「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的傳導神經受損後,患者無法理解他人話語的涵意,但用閱讀能力不受影響。->聽覺皮質(Auditory Cortex)聽覺聯合區(Auditory Association Area)受損的人,將無法辨識聲音。



    布洛卡區(Broca's Area)_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



    •  唸『看』到的字詞,眼部將訊息首先傳到視覺皮層( primary visual corte.)。-> 然後再傳到後方的語言區域,包括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由此區神經細胞分析語言的涵意,並根據過去的經驗及個人擁有的知識,開始轉換語言內容。->這些語言訊息會再傳到布洛卡區(Broca's area)->最後到運動皮層(Primary Motor Cortex),此區是腦部控制發聲器官如聲帶、嘴唇及舌頭的部分。


    看到字的腦部區語言活動
         

    • 『聽』到的字詞,訊息必須首先傳到聽覺皮質(Auditory Cortex),此區能分辨各種聲音的大小、音程、持續時間以及聲音間隔等本質。-> 再傳給後部語言區域,如聽覺聯合區(Auditory Association Area),此區是大腦用來處理複合聲音訊號的部位,因此人類才能在同一時間,辨別出各種同時傳來的聲音。-> 結合前面辨別聲音的要素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才能夠透各種聲音所產生的反應狀態,描繪出一幅特殊的「聽覺地圖」,其原理和彩色電視機只用三原色,就能夠 重現各種色彩豐富的畫面相仿。->再傳到 布洛卡區布洛卡區(Broca's area)->最後到運動皮層(Primary Motor Cortex)


    聽到字的腦部區語言活動
       


    •  布洛卡區(Broca's area)  的損傷使一個人無法講話,但可以了解語言內容,可是無法用字詞說話緩慢不連貫。(我註:因為他無法發音,但據說他可以唱出來。)
    • 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韋尼克氏失語症)損傷的人,無法了解語言內容,但可以清楚的說話,可是字詞的使用是無意義的組合。這種現象被稱為「字詞沙拉」,因為他們把字彙就像生菜沙拉混合在一起使用。(我註:因為他無法理解字或語言的真意)。
    • 97%的人,布洛卡區(Broca's area)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都在左腦半球。->最近使用研究學習語言的方法是腦部顯影技術我註:指的該是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正子射線掃描技術(PET/C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with computerized tomography)研究顯示, 腦部許多預期的區域確實在說話期間增加了血流量,但是也有些區域是雙邊半球都存在的也被激發。-> 所以,看起來,即使不是主要控制語言的右半球 也有參與語言的作用。->實際上,當人們右腦相對於左腦語言區的位置有損傷時常會有情緒上的問題發生。 這種情形稱『aprosodia』。

    fMRI
    PET-Scanner
    fMRI_labeled
     



       
















    我註: 禪那(Dhyāna)很難,佛家語有聽沒有懂,但上面所談的腦部活動則該有看有懂,而且連上去就明白多了。你翻爛佛書學所謂四禪定很難,光那些文言文及難懂的境界就讓你傷透腦筋。但如果讓我用上面的腦部活動來說,你就很快入門了。  
    • 初禪:有覺有觀,不須段食,故無鼻、舌二識,唯有樂受,與眼耳身三受相應,喜受與意識相應。->意思就是上面所說腦區的活動都在,你看的到聽的到也感受的到,但不要啟動反應,例如回嘴及情緒波動等。->簡單的比方就是,請你看戲別入戲。不要變成,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這種狀況。->也叫「戒」
    • 二禪:無覺無觀,默然定。無前五識,僅有意識,有喜、捨二受與意識相應。->意思是煩請你阻絕五入(眼耳身鼻舌)的腦區活動或傳遞,但腦部自我意識活動仍存在,也就是說仍有我相之別。->簡單的說就是叫你電視機關上,阻絕各種視訊音訊等訊息的傳入,讓你的身心放鬆,好好休息 。->也叫「定」。->那種因為工作壓力終於把身心搞垮的人,治療方式就是把他們與各種訊息隔開一段時間,讓他們身心放鬆。而二禪就剛好是這種治療法的不二法門。
    • 三禪:無覺無觀,識受與二禪略同,但意識怡悅之相,較為淨妙!->此時的境界是由「定」逐漸入「慧」的狀態。->簡單的說就是你已經習慣沒有電視機、收音機及網路的生活,每天雞鳴則起,日落則息。對於五光十色的物慾界已經有免疫力。此時的你的中心意識形態是自然的非勉強阻隔出來的。->它是一個過渡期,時間久長隨個人修為而定。->「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這種境界。
    • 四禪:無覺無觀,前五識俱無,亦無喜受,僅有捨受,與意識相應。->這種境界時,人對於各種訊息進入腦部的活動阻絕不阻絕已不重要;腦部是否解析訊息的意思為何也不重要,因為你已生出「智慧」了生了死。大慈無悲、大悲無言就是這種狀態。->簡單的說,此時你已了解天地萬物死生緣法,心田波濤不生,已無任何情緒。人生是一場場的戲,這場演完了,下一場又剛始了。->在這個階段的人可忍看生死骨肉分離慘狀,而無動於衷,並非無情,而是無需用情,自然也無喜無悲。->也叫「慧」
      上面這樣解釋是否讓想修行的人較易理解禪定各階段,也比較可以照方身体力行呢? 我想「D」看到一定又會罵我寫到那裏去了?(^○^)哈~~




     三、中東新冷戰:(伊朗;Iran)


    伊朗
      
    • 面積:約160萬平方公里。
    • 總人口:約7仟100萬人
    •  首都:德黑蘭市 (Tehran)。 
    •  官方語言及文字:波斯語(Persian)。

    •   主要宗教:什葉派伊斯蘭教(Shia Islam)

        歷史:


    • 早埃蘭文明期(Proto-Elamite)BC3100~BC2700,建埃蘭王朝,首都在蘇薩(Susa),為發源於伊朗高原(我註:東部為興都庫什山脈 Hindu Kush Mountains,將伊朗與印度分開;西部為扎格羅斯山脈 Zagros Mountains,將伊朗高原與底格里斯河谷分開)的文明。大抵與世界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Sumer)屬於同一時期。


    Susa
     
















    • 古埃蘭時期(Old Elamite Period)BC2700~BC1600,埃蘭豐富的森林資源礦藏,是兩河流域各邦掠奪的對象。富饒的兩河流域平原,也是埃蘭各邦掠奪的對象。因此,埃蘭在歷史上很早就受到兩河流域國家的侵略和征服,但也多次侵略和征服過這些國家。(我註:與伊拉克成為天敵世仇是命定的)->BC2700基什第一王朝國王『Enmebaragesi'(我註:屬於蘇美文明),曾入侵埃蘭,將埃蘭的武器作為戰利品運走。->公元前約26世紀時,埃蘭的阿萬(Awan)第一王朝擊敗烏爾第一王朝(Ur),稱霸兩河流域。->BC 2334 ~BC 2279 ,阿卡德王(Akkad)薩爾貢一世(Sargon the Great)擊敗了Awan king『 Luhi-ishan'征服「Susa」,且強迫埃蘭人以阿卡德語「 Akkadian language」為官方語言。->阿卡帝國崩解後,最後一位阿萬第一王朝的國王『 Kutik-Inshushinak'(BC2240~BC2220 )掙脫阿卡德帝國的統治宣佈獨立,廢棄阿卡德語,改用埃蘭語,同時征服「Anshan」「Susa」二城邦,短暫統一了埃蘭地區。->BC2154左右阿萬第一王朝( the Awan dynasty)被山民 Gutian people入侵而滅亡(我註:這些山民來自今伊立克庫德族人聚集之扎格洛斯山中部)。->約一世紀後,於BC2029 ~BC1982 ,蘇美王「Shulgi of Ur 」重新奪回「Susa」及其附近區域。此時埃蘭「The Simashki dynasty」(西馬什王朝) )就斷斷續續被蘇美人及古提人( Gutian people)攻擊。-> BC2004「The Simashki dynasty」國王「Kindattu」帶領埃蘭人打敗並終結鳥爾第三王朝(third dynasty of Ur),並活逮鳥爾王「 Ibbi-Sin」。->BC1970~BC1770 ,此時埃蘭統治者為「 The Eparti dynasty」(帕帕提王朝),而蘇美二河流域區已進入阿摩利人(Amorites)統治的古巴比倫時代(Old Babylon period; BC1894~ BC1595)。->BC1760,古巴比倫王漢摩拉比(Hammurabi )將埃蘭勢力逐出二河流域,建立主導地位。


    Cities in Old Elamite Period
           
    • Bactria–Margiana Archaeological ComplexBC2300~BC1700,是一個中亞青銅時代文明,位於現今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阿富汗北部(Afghanistan)伊朗東北部(Iran)烏茲別克南部Uzbekistan)(及塔吉克斯坦西部(Tajikistan),以阿姆河(Amu Darya river)為核心。


    Bactria–Margiana Archaeological Complex
    阿姆河(Amu Darya river)
                   


























    • 中埃蘭時期(Middle Elamite Period):又分為三期
    • Anshan and Susa時期:BC1500~BC1400公元前1500年左右,以埃蘭城邦「Anshan」人為主的王朝「Anshanite dynasties」崛起,統治範圍擴及北邊的「Susa」,是一個完全以埃蘭文化為核心的王朝時代。此時期主要的王朝有「 the Kidinuid dynasty 」,使用的王銜為「king of Anshan and Susa」(我註:這怎麼聽起來怎麼好像「 King of the Upper Egypt and Lower Egypt」?)。他們引進了原扎格落斯山高地(Zagros)神祇「Kirwashir」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東部。(我註:可能是羊頭魚尾;也可能是女身魚尾手抓二蛇,這個形象與古希臘海神Triton很像。Triton是海神Poseidon及海後Amphitrite之子,他應該是邁諾安及邁錫尼時代重要神祇之一。而且又出現了混種生物,因為他有魚尾巴,所有的關鍵點都指向邁諾安文明,包括Osiris的重生也與邁諾安文明有關。)->此時的埃蘭王都稱自己為「servant of Kirwashir」


    Triton(魚尾人身)
    Kirwashir(也許)
    Kirwashir-2
     









    • Kassite invasions時期BC1400~BC1210,此時埃蘭的主要王朝名為「Igehalkids dynasties」,他們與當時的統治巴比倫尼亞南部「 Kassite dynasty;BC1531~BC1155」王朝的公主通婚。->「 Kassit」「Kurigalzu II 」曾於BC1320年短暫佔領埃蘭區,其餘時間雙方互有輸嬴。->「 Kassite dynasty」是接替古比倫帝國統治巴比倫地區的王朝。語本身非屬印歐語系,而與當時的「Hurrians 」人的語言相似。「Hurrians 」人也稱為「Khurrites」我註:Cretes?),這種語言起先在今敘利亞傳佈,接著成為「Mitanni kingdomBC1500~BC1300 」的主要語言,通說這種語言應該來自今阿美尼亞山區(Armenian mountains),於BC2000年左右,再擴散到安那托利亞高原東南部(southeast Anatolia)美索不達米亞北部(northern Mesopotamia)。->BC1700年左右,克里特島發生了騷亂,有一說是地震,但可想而知的一定引發氣候異常;BC1650年或BC1628年、BC1500年、BC1450年(仍在爭議),距離克里特島約70公里的火山島錫拉(Thera),聖托里尼火山群島最大的島嶼噴發了。這可能是人類有記錄的歷史上最大的火山噴發(米諾斯火山爆發),超過1815年坦博拉火山(Mount Tambora;位於印尼Sumbawa島)噴發。這次噴發可以從降落到東克里特、埃及、愛琴海和東地中海的火山灰辨認出來。散發出的二氧化硫和塵雲可能摧毀了數個人類定居點,引起了大氣降溫(火山冬天)和接連幾年的壞收成。根據古氣象學家從格陵蘭的冰層包含的硫酸雨粒、以及北美洲樹木化石的年輪距離研究顯示,這段降溫期有可能長達十年劇烈的噴發還導致了火山的坍塌,繼而引起了巨大的海嘯,將沿岸的居民點一掃而光。一些考古學家認為米諾斯人因此喪失了對宗教,對祭司影響自然的能力的信任,從而導致了文明的衰落。(我註西克索人Hyksos於此時期BC1674~BC1548進入埃及建立第15~16王朝,皆位於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之處。只是這裡有一點需先註明,就是西克索人Hyksos第一次出現在埃及的時間點為第11王朝時期時序為BC2000年左右。而此時也是「Hurrians 」人阿美尼亞山區(Armenian mountains)擴散出來的時候,都扯到了當時的邁諾安文明第一次衰退的時間Old Palace Period,而此時期埃及的八柱神與九柱神開始交替,都提到了浮起土地神Ptah。所以我們可以假定克里特島群的火山爆發非第一次?BC2000年左右這一次扯上了我們的夏王朝,也許可以解釋大禹為何不斷的治水? 而BC1600年這一次,則導致夏王朝覆滅商王朝出現?接下來是BC1100年左右的海上民族肆虐,腓尼基大城Tyre鬧饑荒,才會有迦太基女王Dido於北非突尼西建立新城迦太基王國的史實,而中國也於BC1060年由周取代商。)->也許「 Kassites」「Hurrians 」人無關,而與「Hurrians 」人邁諾安文明無關;而「Hurrians 」人也與「匈奴」無關,所以商朝亡國後變成「獯粥」也無關,而商朝為何稱為「殷商」?也與埃蘭大城「Anshan」無關。所有的東西都無關,包括商朝的迷信及墓葬方式也與埃蘭人無關。但說來奇怪,他們就是如此巧合的同時出現在歷史地圖上,而且發音如此神似?

    Lake Urmiah(波斯人發源地)
    1815_tambora_explosion
    Kassite dynasty(BC1400~BC1210)
           






     



    • Elamite EmpireBC1210~BC1100 ,是埃蘭王朝勢力最鼎盛時期。此時埃蘭由「 Shutrukids dynasty 」掌控,他們經常出兵巴比倫「 Kassite dynasty ,同時期也在首都「Susa」王朝勢力範圍所及之處興建很多宏偉的神廟。->「Shutruk-Nakhkhunte;BC1185 ~ BC1155 」王劫掠巴比倫「 Kassite dynasty」,帶回「Marduk」神像「Manishtushu」方尖碑(阿卡德王Sargon之子;BC2270~BC2255)、「Stele of Hammurabi」(BC1728 ~BC1686)「stele of Naram-SinBC2254~BC2218」(他是阿卡德王Sargon的孫子)等象徵巴比倫文化核心價值的東西作為戰利品。->BC1158「Shutruk-Nakhkhunte;BC1185 ~ BC1155 」王消滅了「 Kassite dynasty ,殺死「 Kassite dynasty 最後一任國王「Zababa-shuma-iddin」,以他長子「Kutir-Nakhkhunte」取代繼任為巴比倫王。->到了「Kutir-Nakhkhunte」兒子「 Khutelutush-In-Shushinak」時為巴比倫第四王朝國王「Nebuchadnezzar I BC1126~BC1103 擊敗失守首都「Susa」「 Khutelutush-In-Shushinak」逃至埃蘭另一大城「Anshan」。此時埃蘭的國勢開始嚴重式微,接下來的王位由「 Khutelutush-In-Shushinak」的兄弟「Shilhana-Hamru-Lagamar 」繼任,他據傳是「 Shutrukids dynasty 」的最後一位君主。->接下來的3個世紀,埃蘭淡出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權力爭峰歷史中。
    Elam_Map
    Marduk
    Manishtushu Obelisk(BC2270~BC2255)
    stele of Naram-Sin(BC2254~BC2218)
    Stele of Hammurabi (BC1728 ~BC1686)








                     
    • 新埃蘭期(Neo-Elamite Period):也分三期:
     
    • 第一期(Neo-Elamite I):BC1100~BC770,此時期的埃蘭與新巴比倫帝國結盟,共同抵禦亞述帝國入侵(Neo-Assyrian EmpireBC911~BC612),知名的劫埃蘭城帝僅剩「Anshan」。

    Neo-Assyrian Empire

    • 第二期(Neo-Elamite II)BC770~BC640,此時期埃蘭人大規模移民到伊朗高原。其中包括有「Parthians(帕西亞族)、 Sagartians(釋迦族?)、 Margians(馬革泰族、 Bactrians(大夏)、 Sogdians(粟固)」等部落,其中波斯族(Parsu)BC844年首現於史籍。其部落居住於今土伊交界「Lake Urmiah」河東南岸。->這些新移民到此的新伊朗語族,至公元前七世紀末,皆為「新亞述帝國」Neo-Assyrian EmpireBC911~BC612)的附傭國。->公元前8世紀末,這些埃蘭部族與「Chaldean」人聯手對抗「新亞述帝國」。(我註Chaldean 阿卡德語發音為Kaldu;阿拉米語發音為Kaldo,其發源地考證為今波斯灣出口處沼澤區,離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端仍有一段距離。->他們出現在此地的時間與阿拉米人(Arameans)相當,於BC1200年左右,即青銅器晚期進入鐵器時期。也跟海上民族出現的時間非常接近。->一個民族不會無緣無故出現,而且他們居然選擇出海口的沼澤區,表示他們來源地也許與沼澤有關。在近東之地與沼澤有關的民族只有一個,就是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的人。一路找過去,果然發現上埃及有一個城名Coptos,位於Luxor北邊43公里處,是古埃及穿過紅海的貿易大城,也是一個重要的宗教中心。它的希臘語發音為Koptos;古埃及音為Gebtu。->這個城奉祠的主神為Min (男神),一手高舉「Flail」類似雙節棍的東西,及突出的生殖器,讓人聯想到印度的「Linga」。)->而且聖經中曾提到亞伯拉罕來自UrChaldean人,如果此說為真,考證猶太聖經完成於巴比倫之囚時,再加上摩西出埃及紀穿過紅海的說法,及他可能出身西克索人Hyksos的狀況,Chaldean人源出埃及的可能性就很高。)->新亞述帝國王「Sargon II;reigned BC722 ~BC 705 」的軍隊橫掃埃蘭區及新巴比倫帝國(Chaldean DynastyBC626 ~BC539,到其子「Sennacherib;reigned  BC705~BC681時於BC700年任命其子「Ashur-nadin-shumi 」為巴比倫王。->接下來雙邊互有輸嬴,最終「Sennacherib」BC689年徹底擊垮埃蘭部落(Chaldean Dynasty。->在這裡有記一段非常重要的饑荒事件,發生於BC668~BC664之間,正是中國春秋時期。亞述王「Ashurbanipal ;reigned  BC668~BC627)運送小麥接濟「Susiana」區的埃蘭王「Urtaku BC674~BC664」。->亞述王「AshurbanipalBC 653「Urtaku 」的繼任者「Tempti-Khumma-In-Shushinak BC664~BC653」叛變而擊殺他,同時攻下埃蘭主城「Susa」。同年,亞述北邊主要附庸國「Mede」(BC678~BC549 )為遊牧民族「Scythians 」攻擊,影響到其旁邊的波斯族(Parsu)南遷至埃蘭「 Anshan」城附近,其王「TeispesBC 675~BC640」攻下此城,從此將埃蘭區轉為「Indo-Iranian」語王國,一世紀後,此區成為波斯「Achaemenid dynastyBC550 ~BC336」發源地及核心地帶。->接下來埃蘭區諸城邦忙於內戰,弱化了整個埃蘭區抵抗亞述帝國的能力,終於 BC640年,最後一任埃蘭王「Khumma-Khaldash III」被亞述主「Ashurbanipal ;reigned  BC668~BC627)虜後滅亡。


    Chaldean Dynasty(BC626 ~BC539)


    Min (god)
    Lake Urmiah(波斯人發源地)
    左為Crook右為Flail.
     







       


    • 第三期(Neo-Elamite III)BC640~BC539,此其間埃蘭擁有很多小城邦,但無法團結,同時波斯族(Parsu)已穩佔「 Anshan」城附近區域,終至 BC540年,「Achaemenid dynasty」開始統治「Susa」,統合了埃蘭。

    • 米底王國(Median Empire)BC678~BC549,又稱瑪代王國米底亞王國,是一個以古波斯地區為中心的王國,領土面積最大時西起小亞細亞的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大致位於今安納托利亞東南部),東至阿拉霍西亞西部(Arachosia;今阿富汗東南部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部份地區,當中最大的城市坎大哈(kandahar),據說是由亞歷山大大帝建立及命名)。->他們隸屬印歐語系,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區定落的民族。->亞述帝國曾入侵伊朗高原,試圖征服。->但是亞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聯合,從而形成了米底國家。->根據希羅多德(HerodotusBC484 ~BC 425 )文本記載,米底王國的創建者是迪奧塞斯(Deioces~BC728~BC675)。因他善良忠誠、常為人民解決爭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被推舉為國王,並建造了埃克巴坦那(Ecbatana;今伊朗哈馬丹,被認定為米底王國的首都)。->歷史學家一般以『Phraortes BC665~ BC 633』(即迪奧塞斯的兒子)作為米底的開國君主。『Phraortes』領導米底人打敗波斯部落,但相傳在一次對亞述的戰爭中喪生。(我註:這最時間就是上面第二期(Neo-Elamite II)所發生的迷底王國與波斯族之間的爭戰關係)。->,『Phraortes』 的兒子『Cyaxares~BC625~BC585BC625年成為米底王國的君主。他組織了米底軍隊,於BC614年包圍亞述王城尼尼微,惜未將其攻克。->『Cyaxares將其孫女嫁予新巴比倫(我註:即上述的Chaldean DynastyBC626 ~BC539)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BC634 ~BC562)我註:即著名的空中花園的迷底公主AmytisAmuhia),兩國正式聯合。->BC612年『Cyaxares~BC625~BC585聯合迦勒底王國再攻打尼尼微(Nineveh),並於8月將其攻陷。->BC609年,米底吞併了強盛一時的亞述。在BC600年人口達到310萬人。(我註BC614年,楚莊王問鼎中原)。->BC585年,米底最後的國王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BC585~BC550Cyaxares之子)繼位(我註BC584年,吳國興起),他把女兒下嫁給了波斯部落的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岡比西斯一世(Cambyses I BC600~ BC559),生下後來的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BC600/576~BC559~BC530);此時米底王國的統治下有520萬人口。->BC550年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起兵反叛米底,最後打敗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建立了阿契美尼德帝國,米底王國結束。 

    Empire-Medes(黃色部份;BC678~BC549)

    • 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dynasty):BC550 ~BC336,又稱波斯第一帝國,是波斯首個把領土擴張到大部份中亞和西亞領域的王朝。領土東至印度河,西北至小亞細亞半島、歐洲的巴爾幹半島,西南至埃及

    阿契美尼德王朝(BC550 ~BC336)
     
    • 塞琉古帝國(Seleucid Empire)BC312 ~BC63,又稱塞琉古王朝]或塞流卡斯王朝,古代中國又稱之為條支國。它由亞歷山大大帝部將塞琉古一世(Seleucus I Nicator;BC358 ~BC281)所創建,是以敘利亞為中心,包括伊朗亞美尼亞在內(初期還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是希臘化時期最主要的國家之一。

     
    Seleucid Empire(BC312 ~BC63)

    • 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 BC247 ~ADC224,又名阿薩息斯王朝帕提亞帝國,是古波斯地區古典時期的一個王朝。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北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中國漢朝之間的貿易路線絲綢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她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地區文化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在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的前半段統治時期,雖然宮廷履行伊朗的傳統習俗,但也採納了希臘文化的一些元素。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的統治者以萬王之王為銜頭,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也會任命一些總督,這些總督主要統領伊朗以外的地區,但他們的轄地較少,權力也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Nisa)遷往泰西封(Ctesiphon,其他多個城市也曾經成為首都。->當地和外國的文獻非文字性質的手工藝品都被用來重塑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的歷史。雖然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的宮廷保留著一些文獻,但安息人並沒有正式研究歷史,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的相關文獻幾乎沒有。而關於這個時期的文獻較伊朗其他時期都要少。希臘、安息及亞拉姆的文字都被記載在大部分安息帝國的書面文獻裡。->每位君王發行的合金德拉克馬硬幣(Drachma)是最有價值用來重組準確年表的當地資料。->大部分的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歷史都是經由希臘和拉丁歷史而得知,但由於這些歷史是以敵人和敵國的觀點而撰寫,所以並不是完全可信。這些外來的資料主要關注軍事和政治事件,而忽略文化和社會方面的歷史。

    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 BC247 ~ADC224
     
    • 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AD224 ~AD651,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  薩珊王朝取代了被視為西亞及歐洲兩大勢力之一的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及後繼的拜占庭帝國共存了超過400年。->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統治時期的領土包括當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高加索地區、中亞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區、阿拉伯半島海岸部分地區、波斯灣地區、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範圍甚至延伸到印度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在當地被稱為埃蘭沙赫爾( Iranshahr),在中古波斯語裡意指雅利安帝國。->從很多方面來說,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統治時期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展至巔峰狀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羅馬文化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的文化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它的邊界,影響力遍及西歐非洲中國印度,對歐洲及亞洲中世紀藝術的成形起著顯著的作用。


    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AD224 ~AD651
     
    • 中世紀(Middle Ages) AD652~AD1501,為伊朗伊斯化時期,時間開始於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末期。過程中,伊朗保有他們原本的語言文化,只是將宗教代換為伊斯蘭教,最終將二種文明融合成獨特的波斯伊斯蘭文明。->這種嶄新的文化轉化古波斯文明舊有的政治、文化及科學體制,讓新波斯文明在文學、哲學、醫學及藝術上全面革新,爆發出歷史學家聲稱的「波斯伊斯蘭黃金時期」(Islamic Golden Age)。->統治伊朗的伊斯蘭王朝如下:
     
    • Umayyad Caliphate(伍麥葉王朝)AD661~AD750,這個王朝希望用阿拉伯語取代波斯語,但引發了波斯人的反抗。->在伊斯蘭教最初的四位哈里發(即所謂「純潔的哈里發」或「正統哈里發」)的執政結束之後,由阿拉伯帝國的敘利亞總督『Muawiyah I602~661~680』建立,該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統治王朝。->Umayyad家族是麥加貴族古來氏族(Quraysh tribe)12個支系中最強盛的一支。->先知穆罕默德傳教時期,Umayyad家族首領『Abu Sufyan564~653是麥加貴族的代表,以堅決反對穆罕默德聞名,曾迫使穆罕默德遷居麥地那(Medina)。但同時,Umayyad家族 的另一位重要成『Uthman ibn Affan579~644~656』卻是穆罕默德最初的追隨者和最親密的戰友之一。->Uthman ibn Affan'並且與穆罕默德的女兒結婚。當穆罕默德被迫離開麥加後,Uthman ibn Affan'和妻子參加了伊斯蘭教徒向衣索比亞的移民(當時移民的穆斯林家庭共有15個),以及後來向麥地那的移民。->644年Uthman ibn Affan'被推舉為第三代哈里發。他執政時期的特點是,大量任用 Umayyad家族 成員擔任要職。他的堂弟大馬士革總督穆『Muawiyah I602~661~680Uthman ibn Affan'任哈里發時成為整個敘利亞的總督。->在Uthman ibn Affan'統治時期,最後編定了伊斯蘭教的聖典古蘭經。然而,什葉派一直否認Uthman ibn Affan'對古蘭經定型的功績。什葉派認為,古蘭經中原有的許多關於先知的堂弟和養子,也是什葉派的第一代伊瑪目阿里的篇章由於Uthman ibn Affan'的偏見而被刪改了。->656年Uthman ibn Affan'遇刺,Uthman ibn Affan'的侄子敘利亞總督『Muawiyah I602~661~680反對先知的堂弟和女婿Alī ibn Abī Ṭālib599~656~661』繼任哈里發,從而引起大規模哈里發位爭奪戰爭。->『Muawiyah I657年隋芬戰役中依靠「神裁」的方式戰勝阿里,並在阿里(最後一位「純潔的哈里發」)於661年被刺殺後壓服反對者,成為哈里發。->679年『Muawiyah I602~661~680宣佈其子『Yazid I645~680~683』為哈里發繼承人,從而將哈里發的選舉制破壞。從此阿拉伯帝國成為一個由世襲王朝統治的軍事帝國。->Umayyad Caliphate(伍麥葉王朝)的建立伴隨著其最大的反對者伊斯蘭教什葉派的興起。什葉派不承認Umayyad Caliphate(伍麥葉王朝)的哈里發地位為合法,堅持哈里發一職只能從先知女婿Alī ibn Abī Ṭālib的後代中產生。在整個Umayyad Caliphate(伍麥葉王朝)時期,政府與什葉派一直發生戰鬥,但什葉派從未被徹底翦除。而且什葉派最後協助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終結了Umayyad家族  的統治。->Umayyad Caliphate(伍麥葉王朝) 時代,他們的疆域最廣闊之時,東至中亞和印度,迅速征服了信德和旁遮普地區,標誌著伊斯蘭教從此在印度紮根;西至伊比利亞半島。-> Umayyad Caliphate(伍麥葉王朝) 時代,發行了阿拉伯人自己的第一種金幣第納爾,並在全國流通。直至今日,不少阿拉伯國家的貨幣名稱仍然叫作「第納爾」(Dinar)由此可見影響之深遠。

    Umayyad Caliphate(伍麥葉王朝)AD661~AD750


    • 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AD750~AD1258 ,阿拔斯王朝是伊斯蘭教先知『Muhammad570~  632』的叔父『Abbas ibn 『Abd al-Muttalib566~-653)的後裔。->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世襲王朝。於750年取代Umayyad Caliphate(伍麥葉王朝),定都巴格達,直至125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我註:即Ilkhanate(伊兒汗國))->在該王朝統治時期,中世紀的伊斯蘭教世界達到了極盛。因阿拔斯王朝旗幟多為黑色,中國史書稱之為黑衣大食。曾與唐朝發生怛羅斯之役(Battle of Talas;751唐玄宗天寶十年),大食軍獲得勝利,唐軍俘虜也同時將造紙技術西傳,爾後更促進了歐洲的文藝復興。->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大肆捕殺Umayyad Caliphate(伍麥葉王朝)餘黨並殘酷地鎮壓了呼羅珊地區(Greater Khorasan)人民起義。Umayyad Caliphate(伍麥葉王朝)勢力退縮到伊比利半島。->762年遷都至巴格達,開始以伊拉克為中心的阿拉伯王朝。->巴格達宏偉壯觀、人口眾多、商貿繁盛,是與當時的長安君士坦丁堡齊名的國際性大都市。->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建立後最初的100年(750~850)是阿拉伯帝國的極盛時代。在公元800年時,Abbasid Caliphate統治者2860萬人的居民。->為了維持國家的運轉, 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一直不斷加強對農民手工業者奴隸的殘酷剝削,致使階級、民族和宗教矛盾處於不斷激化之中,人民起義、教派鬥爭此起彼伏。進入9世紀之後,人民起義遍及帝國全境,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因此國勢日衰。(我註:氣候變遷?)->9世紀中葉以後突厥人逐漸取得權勢。突厥將領掌握軍權,任意廢立甚至殺害哈里發。哈里發完全成為他們手中的傀儡。->1258年忽必烈(1260~1294)之弟旭烈兀(1217~1265)率西征的蒙古軍攻陷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結束。

    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AD750~AD1258


    • Tahirid dynasty(塔希爾王朝)AD820~AD872,是820年至872年間統治大伊朗東部、呼羅珊地區(Greater Khorasan;今伊朗、阿富汗、塔吉克、土庫曼及烏茲別克部分地區)的波斯王朝。->由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哈里發「Al-Maymun786~833部下的將軍『Tahir ibn Husayn~822』建立,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呼羅珊地區(Greater Khorasan)東部地區送給Tahir ibn Husayn'以回報他對王朝的支持。Tahirid dynasty(塔希爾王朝)在名義上臣服於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但是Tahirid dynasty(塔希爾王朝)的統治者在實際上是獨立的。

    Tahirid dynasty(塔希爾王朝)AD820~AD872


    • Saffarid dynasty(薩法爾王朝)AD861~AD1003,王朝統治範圍包括今伊朗中部和東南部阿富汗全部巴基斯坦西部的俾路支斯坦(Balochistan)信德地區(Hindu)波斯王朝,首都設在位於今阿富汗的扎蘭季(Zaranj),常用語言為「波斯語」。->Saffarid dynasty(薩法爾王朝) 是由一名銅匠『Ya'qub bin Laith as-SaffarAD840~AD879』創立,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們在873年推翻了Tahirid dynasty(塔希爾王朝),併吞併了呼羅珊地區(Greater Khorasan)->『Ya'qub bin Laith as-Saffar逝世後Saffarid dynasty(薩法爾王朝)   的統治並沒有長時期延續下去,他的弟弟和繼承人『Amr bin Laith~879~901』在900年Samanids(薩曼王朝)『Ismail Samani'擊敗,『Amr bin Laith'被迫交出大部分的領土,Saffarid dynasty(薩法爾王朝) 只能控制錫斯坦(Sistan;於伊朗東南部),他及繼後的王朝繼承人淪為Samanids(薩曼王朝)的附庸。

    Saffarid dynasty(薩法爾王朝)AD861~AD1003


    • Samanids(薩曼王朝) AD819~AD999,這是一個遜尼派酋長國(Emirate;代表部落或家族),主要使用語言為「波斯語」。->Samanids(薩曼王朝)的名稱是源自創立人『Saman Khuda',他原本是祅教神權階級的貴族,後來皈依遜尼派。->Samanids(薩曼王朝)是領土包括呼羅珊地區(Greater Khorasan)(包括喀布爾)及今伊朗大部份地區。->Samanids(薩曼王朝)是『Bahram VI590~591)』的後裔,屬於帕提亞七大氏族之一的米倫家族(House of Mihrān)->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為了回報Samanids(薩曼王朝)的支持而將中亞河中地區和呼羅珊交給他們,他們擊敗了Saffarid dynasty(薩法爾王朝) 後在『Bukhara;位於烏茲別克西南部』、『Balkh;位於阿富汗,是祆教的中心』Samaraqand;位於烏茲別克『Herat;位於阿富汗西部』建都,組成自己的王國。->Samanids(薩曼王朝)參照阿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的國家機關來組成哈里發的宮廷和機關。->Samanids(薩曼王朝) 宣揚文化藝術,提倡科學及文學,對復興波斯語更甚於白益王朝(Buyid dynasty934~1055)及Saffarid dynasty(薩法爾王朝)。-> Samanids(薩曼王朝) 當局的勒令表明波斯語是這個地區的語言,這個地區的君王是波斯國王」。Samanids(薩曼王朝)統治時期,塔吉克族(Tajik people)開始在中亞出現,因此Samanids(薩曼王朝)被視為是塔吉克族的第一個國家。後為伽色尼王國(Ghaznavid Empire963~1187)與喀喇汗國(Kara-Khanid Khanate840~1212)所滅。->我註:這個王朝與Tahirid dynasty(塔希爾王朝)應該有一段時間呼羅珊地區(Greater Khorasan) 分據南北(AD820~AD872)

    Samanids(薩曼王朝)AD819~AD999


    • Ziyarid dynasty(齊亞爾王朝)AD928~AD1043,王朝的創建者是『Mardavij~935』,他從Samanids(薩曼王朝)軍隊騷亂當中乘亂控制伊朗北部,又將勢力擴張至『Hamadan;位於伊朗』『Isfahan;位於伊朗」。->中世紀的重要科學家比魯尼得到齊亞爾統治者伽布斯(Qabus)的支持,比魯尼(Abū Rayḥān al-Bīrūnī;973~10481000年將其著作『編年史』獻給Ziyarid dynasty(齊亞爾王朝)王伽布斯(Qabus976~1012),他又在『Gorgan;位於裡海南岸』觀測到月蝕

    Ziyarid dynasty(齊亞爾王朝)AD928~AD1043_紫色


    • Buyid dynasty(白益王朝)AD945~AD1055,這個王朝由裡海南岸德萊木人(Deylaman ;位於伊朗Gilan Province)建立。王朝名稱來自創建者白益(Ahmad ibn-buwayh)。->934年白益(Ahmad ibn-buwayh)第三子『Ali 'Imad al-Daula~934~949』佔領今伊朗「Fars Province的都城「Shiraz」945其弟『Ahmad Mu'izz al-Daula~945~967進入巴格達,哈里發『Al-Mustakfi 944~946阿拔斯王朝』成為Buyid dynasty(白益王朝)的傀儡,統治伊朗和伊拉克。->是一個同時擁有三位酋長國(Emirate;代表部落或家族)的王朝。->後因王族內部鬥爭,政權削弱,1055年塞爾柱人(Great Seljuq Empire1037–1194)進入巴格達,Buyid dynasty(白益王朝)結束。

    Buyid dynasty(白益王朝)AD945~AD1055


    • Ghaznavid Empire(伽色尼王國)AD975~AD1186,由Samanids(薩曼王朝)原突厥裔奴隸將軍『Alp Tigin~963』之女婿『Sabuktigin942~997』創建,因都城伽色尼(Ghaznavid;現阿富汗加茲尼)而得名。->In 997馬默德蘇丹『 Mahmud971~997~1030』推翻 Samanids(薩曼王朝),統治遍及印度次大陸北部波斯東部阿富汗花剌子模(今烏茲別克及土庫曼兩國),是西土耳其斯坦形成的重要階段。->12世紀遷都拉合爾(Lahor;e位於現巴基斯坦),後滅於古爾王朝(Ghurid Dynasty1148~1215)。->我註:這個王朝政治中心事實上離伊朗較遠。也許與他們本身是突厥裔有關。

    Ghaznavid Empire(伽色尼王國)AD975~AD1186


    • Great Seljuq Empire(塞爾柱帝國)AD1037~AD1194,於11世紀由塞爾柱家族統率烏古斯人諸部(Oghuz)西亞建立的一個遜尼派穆斯林帝國。極盛時佔有河中、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大部和敘利亞(包括巴勒斯坦)等地,以上時期稱Great Seljuq Empire(大塞爾柱帝國)。->1092年後,王室諸子爭位,Great Seljuq Empire(塞爾柱帝國)分裂成許多小王朝,其中存在時間最長的是與東羅馬帝國相鄰的羅姆蘇丹國『Sultanate of Rum1077~1307』。->1243年,蒙古帝國入侵小亞細亞,將羅姆蘇丹國『Sultanate of Rum軍擊潰,從此羅姆蘇丹國『Sultanate of Rum淪為蒙古伊兒汗國『Ilkhanate1256~1335』的藩屬。->1299年羅姆蘇丹國『Sultanate of Rum發生分裂,1307年從歷史記錄上消失。

    Great Seljuq Empire(塞爾柱帝國)AD1037~AD1194

    • Khwarazmian dynasty(花剌子模王朝)AD1077~AD1231/1256,這個王朝的創立者,是Great Seljuq Empire(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Khwarezm)總督「Anush Tigin Gharchai;~1077~1097』(我註:他原是突厥裔奴棣)。->AD1017 ~AD1034,這個王朝棣屬於Ghaznavid Empire(伽色尼王國)AD975~AD1186的一個行省->AD1034 ~AD1141;1131耶律大石建西遼)Khwarezm臣屬於Great Seljuq Empire(塞爾柱帝國)。->AD1141Great Seljuq Empire(塞爾柱帝國)西遼(Kara Khitay1124~1218)耶律大石打敗後,Khwarezm又臣服於西遼(Kara Khitay->AD1194年KhwarezmGreat Seljuq Empire(塞爾柱帝國)內部爭王位混亂,南侵攻下呼羅珊地區(Greater Khorasan)部份地區及今伊朗西部,並殺死Great Seljuq Empire(塞爾柱帝國)最後後一個君主『Toghril III』->Khwarezm接下來於先借助西遼(Kara Khitay)的兵力,於AD1204年,將古爾王朝(Ghurid Dynasty;1148~1215)逐出阿姆河流域區(Amu Darya)。->AD1210年,再聯合喀喇汗國(Kara-Khanid Khanate870~1212)將西遼(Kara Khitay)擊敗。最終於AD1212年AD1215年,先後滅亡喀喇汗國(Kara-Khanid Khanate)古爾王朝(Ghurid Dynasty),將其其王朝勢力整個 Transoxania(中亞河中地區,今阿姆河及錫爾河之間( Amu Darya and Syr Darya ))包有裏海及阿富汗,往南到印度河谷,往西達扎格洛斯山脈(Zagros Mountains)->再借->AD1218年Khwarazmian (花剌子模王朝)殺死並沒收成吉思汗派來尋求通商的使節及貨物,激怒成吉思汗於AD1220年越過錫爾河(Syr Darya)攻下Khwarazmian (花剌子模王朝)首都(Gurganj;位於今土庫曼東北部)

    Khwarazmian dynasty(花剌子模王朝)AD1077~AD1231/1256


    • Ilkhanate(伊兒汗國)AD1256~AD1335,由成吉思汗(1162~1227)的孫兒、拖雷的第七子旭烈兀(1217~1265)及其兒子阿八哈與他的後人管理。Ilkhanate(伊兒汗國)也是當初忽必烈阿里不哥(1219~1266)爭位時,四大汗國中唯一支持忽必烈並承認其汗位的汗國。「伊兒」是蒙古語,意思大約等於「從屬」,「伊兒汗」即「從屬的汗」。->Ilkhanate(伊兒汗國)的位置大約在今日中亞南部至西亞一帶,首都最先在蔑刺合(今伊朗的馬臘格),後為大不裡士(Tabriz)和蘇丹尼葉(今伊朗西北部)。->早期Ilkhanate(伊兒汗國)是信藏傳佛教,直到合贊汗(1295~1304)1295年即位後確立了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元成宗(1265~1307)賜給他刻有漢字「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的方印,正式承認了伊兒汗國的獨立地位。->1353年不賽因(1316~1335)死後無嗣,曾經一度提出找阿里不哥(1219~1266)後人當可汗,也無法阻止分裂。走向瓦解。->分裂成東伊朗的卡爾提德王朝(The Kartid Dynasty1278~1383),西伊朗的莫扎法爾王朝(Muzaffarids of Iran1335~1393)和札剌亦兒人的札剌亦兒王朝(Jalayirids1335–1432),安納托利亞的丘拜尼王朝(Chobanids1335~1357)。-> 1357年欽察汗國(Golden Horde1240s~1502)可汗札尼別攻入桃裡寺,桃裡寺的伊兒汗國宣告結束。->1393年帖木兒帝國(Timurid dynasty1370~1526所滅。

    Ilkhanate(伊兒汗國)AD1256~AD1335


    • Timurid dynasty(帖木兒帝國)AD1370~AD1526,是渴石地區(Kesh;屬疏勒)的突厥巴魯剌思氏(註:是蒙古部落與成吉思汗同宗)的貴族帖木爾(Timur1370~1405在位)所創之大帝國,後來他娶了一個東察合台汗國王室黑的兒火者(東察合台汗國第三任可汗)的女人為妃,是成吉思汗後裔,由此獲得了他政權的合法性。而後以今日的撒馬爾罕(Samarqand;現在是烏茲別克的舊都兼第二大城市)為中心,發動極其殘忍的侵略戰爭,征服突厥斯坦、東察合台汗國、河中地區、花剌子模、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高加索和大伊朗地區,與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1299~1923)交戰,企圖復興蒙古帝國。->但最後因帖木爾(Timur1370~1405在位)於東征中國明朝期間逝世而被迫中斷征戰。帖木爾(Timur1370~1405在位)征戰總共造成1700萬人被殺害。在其鼎盛時期橫亙從小亞細亞到印度德里的西亞、中亞和南亞。首都原為撒馬爾罕(Samarqand),後遷都到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Herat)。->木爾家族信仰伊斯蘭教,除武功顯赫,還特別注重文教建設。在首都撒馬爾罕創立大學,漸取代巴格達的文化地位,成為穆斯林的學術中心。->1506年,帝國亡於突厥的烏茲別克部落。其後裔『Babur1483~1530』轉而去印度開創了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1526~1857)。

    Timurid dynasty(帖木兒帝國)AD1370~AD1526
     
    • 近代伊朗((1501–1925)
     
      • 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AD1501 ~ AD1736,這個王朝將伊斯蘭教什葉派正式定為伊朗國教,統一了伊朗的各個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國的遺產,是伊朗從中世紀向現代時期過渡的中間時期。->薩非王朝(Safavid Dynasty)起源於一個於14世紀亞塞拜然(Azerbaijan)非常昌盛的名為Safaviyeh的蘇非教團(我註:很像禪宗,但帶有更神密的色彩。我想應該是受到安息帝國(Parthian Empire)BC247 ~AD224)佛教的影響而成的,因為蘇非教派大盛始於Umayyad CaliphateAD 661 ~ 750時期)。-> 這個教團的創立者是「Safi Al-Din1252 ~ 1334),這個教團就是以他命名的。->由於蒙古的西侵,在今天伊朗西北安那托利亞東部產生了一個政治真空,當地大亂,薩非所建立的教團的任務在於平息這些混亂。->在15世紀裡,隨著帖木兒帝國「Timurid dynasty1370~1506」的衰落這個教團得以乘機獲得政治與軍事力量。->1447年1449年,明發生土木堡之役,明英宗被俘)教團的領袖將教團改變成一個試圖獲取伊朗統治權的什葉派運動。->1501年亞塞拜然(Azerbaijan)和東安那托利亞土庫曼民兵(他們使用紅色的頭巾,故被稱為紅頭巾」)與蘇非教團聯合佔領了Tabriz(我註:位於伊朗西北部城市,是東亞塞拜然省的首府,13世紀和14世紀,這座城市曾是伊兒汗國的首都),推翻了當地白羊王朝(Ak Koyunlu1378 ~1508;統治階層為今伊拉克北邊的土庫曼人,以白羊旗幟為標記。 )土庫曼遜尼派君主,引發盤據小亞細亞及安那托利亞高原的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1299~1922;為突厥人所建立的一個帝國,他們初居中亞,建立塞爾柱帝國(The Great Seljuq Empire1037~1194),並奉伊斯蘭教為國教)與他們之間的緊張關係。->當時的薩非教團主是一個15歲的少年伊斯邁爾一世(Ismail I1487~1524),他的父係為蘇非教團創始人(Safi Al-Din1252 ~ 1334)的後代,母系則出身於白羊王朝(Ak Koyunlu)。可是伊斯邁爾一世(Ismail I)本人則稱自己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Fatima605~632)與穆罕默德的繼承人阿里(Ali598/600~661;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的後代。為了進一步鞏固他的王權他也自稱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224~651;在中古波斯語裡意指雅利安帝國)的後裔,稱自己為沙阿(Shah;波斯語意為「眾王之王」)。->1501年伊斯邁爾一世(Ismail I)Tabriz為其首都,自稱為亞塞拜然沙阿。->他繼續向伊朗西北擴展他的領域,1502年他自稱伊朗沙阿。此後他擊退了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的進攻,消滅了白羊王朝(Ak Koyunlu)的餘黨,並繼續擴張;1509年攻下巴格達1510年呼羅珊(Khorasan;今伊朗東部及北部的一個地區名)和赫拉特(Harat;位於今阿富汗西南);1511年烏茲別克人被逐到阿姆河(Amu Darya)以北->在伊斯邁爾一世(Ismail I)統治時期宮廷裡使用的是亞塞拜然語(Azerbaijani language),這種語言屬阿爾泰語系南支突厥語族,與土耳其語有很大的聯繫。->1514年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突襲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薩非的軍隊被迫撤退。當時薩非軍隊使用刀劍和弓箭作為武器,而奧斯曼軍隊則裝備有火槍和大砲。->阿拔斯一世(Abbas I of Persia1571~1587~1629)於1587年登基後,體認到他的軍隊的無能,這是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能多次擊敗薩非軍隊,佔領了喬治亞(Georgia)和亞美尼亞(Amenia),而烏茲別克人則佔領了東部的馬什哈德(Mashhad;位於伊朗德黑蘭以東850公里,是呼羅珊省的首府)和錫斯坦(Sistan;於伊朗東南部)的原因。->阿拔斯一世(Abbas I of Persia)首先於1590年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達成和平協議,將西北地區讓給奧斯曼帝國。然後他僱傭了一位英國將軍來重組他的軍隊,使它變為一支受薪的、訓練良好的、類似於歐洲正規軍的軍隊。他引入了火藥。->阿拔斯一世(Abbas I of Persia)首先對烏茲別克開戰,於1598年重佔希拉特(Harat)馬什哈德(Mashhad)。然後他開始對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回擊,於1622年重佔巴格達、伊拉克東部和高加索省份1602年他將葡萄牙逐出巴林(Kingdom of Bahrain;為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在英國海軍的幫助下於1622年重佔波斯灣中的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他擴大了與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和荷蘭東印度公司之間的貿易關係。這樣一來阿拔斯一世(Abbas I of Persia)對內也得以擺脫了對紅頭的依賴,加強了中央政府控制的能力。->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之間對伊拉克富饒的平原的爭奪戰持續了150年1639年雙方在席林堡(Qasr-e-Shirin)簽署了一個條約來確定薩非王朝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邊界。直到今天伊朗西北與土耳其東南的邊界依然是當時確立的。但這二個王朝與帝國之間關於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拉鋸戰至今反映在伊拉克的宗教分歧中。->1609~1610年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庫爾德人(Kurds)我註:是一個生活於中東地區的遊牧民族主要分佈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四國境內,有少數分佈在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俄羅斯山區、以色列等地;我認為他們就是古美索不達米亞的Gutian people)之間也爆發了一場血腥的戰爭,起因是當地的庫爾德人酋長試圖在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之間保持獨立,因此威脅到了薩非王朝對其西北地區的統治。阿拔斯一世(Abbas I of Persia)下令血洗整個省份並將許多庫爾德部落遷往呼羅珊(Khorasan)。直到今天在呼羅珊地區還有近170萬庫爾德人,他們就是當時被迫遷居的庫爾德人的後裔。->阿拔斯一世(Abbas I of Persia1571~1587~1629)的統治時期薩非王朝達到了其頂點,它的勢力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以及土庫曼、烏茲別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部分。->到了17世紀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除了它的兩個傳統敵人,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烏茲別克外,另外增加了兩個新的強敵,一個是於16世紀擺脫了金帳汗國(Golden Horde1240~1502)統治的莫斯科公國(Grand Duchy of Moscow1263~1547;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公國;我註:因為時間點的關係,指的應該是沙皇俄國Tsardom of Russia1547~1721),開始將其勢力伸向高加索山脈和中亞;而在東邊,印度的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1526~1858)向阿富汗發展,佔領了坎大哈(Kandahar)希拉特(Harat)。->17世紀時,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因海路興起,陸路貿易的重要性大減,因此使得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的貿易和商業衰落。->17世紀下半葉薩非王朝不得不將貿物管道往印度洋發展與暹羅的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 Kingdom1350~1767)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和經濟接觸。->最後一個呼羅珊紅頭部落的奴隸(Nader Shah1698~1736~1747),因戰功彪炳升為軍事領袖,將阿富汗人逐出,並成為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的軍事強人,在(Tahmasp II1704~1740)時期他已經成為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的實際統治者,1736年他在年幼的阿拔斯三世(Abbas III1732~1735)死後自己登上了王位,建立了「Afsharid dynasty1736~1796」。

      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_AD1501 ~ AD1722or1736

      • Afsharid dynasty(阿夫沙爾王朝)AD1736 ~ AD1796,是18世紀統治伊朗高原的一個土庫曼人王朝。->王朝創立者(Nader Shah1698~1736~1747)出生於 呼羅珊(Khorasan)的一個土庫曼Afsharid部落的農民家庭,在童年時被賣為奴隸,後來成功逃亡。他加入了東安納托利亞的一支突厥武裝部落「Afsharid」(即紅頭部落),地位迅速升高,逐漸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1726年(Nader Shah)率軍支持被阿富汗人廢黜的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的君主(Tahmasp II1704~1740),並成功地趕走了阿富汗人。->接著(Nader Shah)又著手收復被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俄羅斯帝國(Russian Empire1721~1917)佔領的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國土,在國內逐漸樹立起超過沙阿(Shah)本人的權威。->1732年(Nader Shah)廢黜了(Tahmasp II),將其放逐到呼羅珊(Khorasan),立太美斯普二世之子阿拔斯三世(Abbas III1732~1735)為傀儡沙阿。->1735年幼主阿拔斯三世(Abbas III )去世。->1735年(Nader Shah)自立為伊朗沙阿,建立「Afsharid dynasty」。->(Nader Shah)在位期間,常年發動對外戰爭1737~1738年征服阿富汗大部地區1739年入侵印度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1526~1858),洗劫了德里。他還偷走了沙賈漢(Shahjehan1592~1666)的孔雀寶座(Peacock Throne;是莫臥兒帝國王座的意思,後來用於表示波斯Nader ShahMohammad Reza Pahlavi1919~1941~1979~1980)這段時期的帝王王座)。->Nader Shah利用從遠征中掠奪來的財富,在伊朗大興土木,鼓勵文化,使伊朗又呈現出其在薩珊王朝統治的黃金時期的繁榮景象。->但是由於Nader Shah的宗教政策(壓制什葉派)和經濟壓迫,伊朗各地經常爆發起義和暴動,最終Nader Shah1747年呼羅珊(Khorasan)被一夥密謀叛變的封建主刺殺。死後整個伊朗陷入混亂,此時的伊朗各路諸侯紛紛稱王,其中前Nader Shah的將軍(Karim Khan1705~1779)以設拉子(Shiraz;位於伊朗西南部)為首都建立了Zand dynasty(桑德王朝AD1750 ~ AD1794)。
       
        Afsharid dynasty(阿夫沙爾王朝)_AD1736 ~ AD1796

        • Zand dynasty(桑德王朝):AD1750 ~ AD1794,是18世紀統治伊朗南部和中部的一個王朝。->Zand dynasty(桑德王朝)由桑德部落(Zand tribe)的酋長(Karim Khan1705~1779)創立,桑德部落(Zand tribe)是由住在伊朗伊拉克邊界山區的波斯原住民組成。->至於(Karim Khan)本身可能是庫德人,是(Nader Shah1698~1736~1747)旗下的一名將軍。->(Nader Shah)被刺後,(Karim Khan)設拉子(Shiraz;位於伊朗西南部)為首都,控制著伊朗中部及南部。->1757年(Karim Khan)扶植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年幼的(Shah Ismail III;1750~1760)繼位為最後一位薩非王朝國王,實權落在(Karim Khan)手中。->1760年(Karim Khan)除去(Shah Ismail III)及其他異己,建立了Zand dynasty(桑德王朝),但他不接納「皇帝」的稱號,而自稱自己是「人民擁護者」(The Advocate of the People)。->1779年,(Karim Khan)逝世,令敵對勢力有機可趁,使Zand dynasty(桑德王朝)四面受敵。->Zand dynasty(桑德王朝)最大的敵人是「The Qajar Tribe」的酋長,曾作為Zand dynasty(桑德王朝)人質的「Agha Mohammad Khan1742~1794~1797」,「The Qajar Tribe」的擴張神速。->1789年Zand dynasty(桑德王朝)最後一位君主「Lotf Ali Khan1789~1794」兵敗被處死於「Bam;位於伊朗南部接近波斯灣」後,Zand dynasty(桑德王朝)正式終結。->在政治上,Zand dynasty(桑德王朝)的君主自稱為「人民擁護者」而不以帝王自居,其重要性不僅在於這個名銜的宣傳訊息,也反映出當時的民望要求,人民期望統治者可以貼近民眾,而不是早「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統治者那種絕對君王。->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過後,以Zand dynasty(桑德王朝)命名的公眾場所和紀念建築物是唯一沒有被共和國政府移除的王朝。->Zand dynasty(桑德王朝)是國家相對和平和經濟得以增長的時期。->雖然Zand dynasty(桑德王朝)的統治時期較短,而一個獨特的繪畫學派卻在17~18世紀這個王朝時期逐漸形成獨特的Zand dynasty(桑德王朝)。->在外交政策上,(Karim Khan)允許英國人在『Bushehr;位於波斯灣邊的港口」 建立貿易據點,試圖復興「Safavid dynasty(薩非王朝)AD1501 ~ AD1736」的商貿盛況,為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打開了進入伊朗的大門,使英國增加對伊朗的影響力。->Zand dynasty(桑德王朝)稅制被認為是公平的,其司法系統也能保持公正和人道,死刑鮮有發生。

        Zand dynasty(桑德王朝)AD1750 ~ AD1794
         
          • Qajar dynasty(卡扎爾王朝)AD1785 ~ AD1925,卡扎爾王朝系伊朗北部卡扎爾部落(「The Qajar Tribe」;現代屬於土庫曼人)首領「Agha Mohammad Khan1742~1794~1797」建立的王朝。->「Agha Mohammad Khan」早年曾在「Zand dynasty(桑德王朝)AD1750 ~ AD1794」統治者(Karim Khan)宮廷中作人質。->1779年(Karim Khan)過世後,「Agha Mohammad Khan」逃往北方根據地,並乘Zand dynasty(桑德王朝)後裔爭奪王位互相殘殺之機擴張勢力。->1794年他攻破「Kerman;位於伊朗西南部」,遂統治伊朗各主要省份。->1796年加冕為伊朗國王,建都德黑蘭。同年征服呼羅珊(Khorasan)。->1804~1813/1826~1828Qajar dynasty(卡扎爾王朝)二次與俄羅斯帝國(Russian Empire1721~1917)交戰,失去大片土地。->1848~1852發生了反封建的巴布教徒起義。(我註:伊朗巴布教徒起義,指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在伊朗的廣大地區饑荒和疫病接踵而至,南阿塞拜疆地區有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憤怒的群眾不斷發起暴動。下層阿訇的生活也日益惡化,痛恨封建主和高級阿訇的殘暴統治,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發展把他們推到鬥爭的第一線,成了革命群眾的代言人。他們以巴布教為旗幟,領導了反封建壓迫和殖民奴役的人民起義)->1856年~1857年,發生與英國發生戰爭,Qajar dynasty(卡扎爾王朝)被迫永遠放棄赫拉特(Harat;位於今阿富汗境內)。->1905年~1911年,發生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 Mohammad Ali Shah Qajar」1898~1930」國王被迫召集議會,制定了伊朗史上第一部憲法。->1921年2月哥薩克師(Persian Cossack Brigade)軍官「Reza Khan1878~1925~1941~1944)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自任陸軍大臣。->1923年取得首相職位;1925年10月,議會廢黜Qajar dynasty(卡扎爾王朝)最後一任國王「Ahmad Shah Qajar1898~1930」,12月宣佈「Reza Khan」為國王,開創Pahlavi dynasty(巴列維王朝)。(我註:這是一個哥薩克人王朝,屬東斯拉夫族。)

          Qajar dynasty(卡扎爾王朝)AD1785 ~ AD1925
           
            • Pahlavi dynasty(巴列維王朝)AD1925~ AD1979,是指伊朗的父子君王「Reza Shah Pahlavi1878~1925~1941~1944)及「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1919~1941~1979~1980)的執政年代。->Qajar dynasty(卡扎爾王朝)英蘇入侵而變得衰弱,「Reza Shah Pahlavi」族順勢推翻了Qajar dynasty(卡扎爾王朝)的最後一位君王「Ahmad Shah Qajar1898~1930」。->1925年12月12日,國會伊朗伊斯蘭會議在召開制憲議會,宣佈「Reza Shah Pahlavi」為波斯帝國統治者。->1935年,「Reza Shah Pahlavi」通知外國使節將國名波斯改稱伊朗,伊朗是波斯的古地名。(我註:即埃蘭之意)->「Reza Shah Pahlavi」雄心壯志的計劃在伊朗實行現代化,包括大規模發展工業、落實主要的基礎建設計劃、建設誇國鐵路系統、建立公立學校機制、改革司法機構及改善醫療衛生。他相信由知識份子領導的強勢、集權政府可以實施這些計劃。->到1930年代中期,「Reza Shah Pahlavi」的高度世俗政策引起一些團體的不滿,特別是反對進行改革的教士。->當時英國已透過附屬的英伊石油公司控制著伊朗的石油資源。雖然「Reza Shah Pahlavi」的發展計劃需要配合外國的專門技術,但他仍避免與英蘇兩國的公司簽訂合同。他比較傾向從德國、法國、義大利和其他歐洲國家獲得技術支援。->1939年後德國和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中成為死對頭,這對伊朗尋求技術支援造成了障礙。「Reza Shah Pahlavi」宣佈伊朗是中立國,但英國堅稱在伊朗的德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是間諜,企圖破壞伊朗西南部的英國石油設施。英國要求伊朗驅逐所有德國公民,但「Reza Shah Pahlavi」予以拒絕,認為這樣會對他的發展計劃造成負面影響。->1941年6月,德軍大舉入侵蘇聯英國和蘇聯隨即成為盟友,兩國都視新啟用的跨伊朗鐵路是由波斯灣至蘇聯的重要運輸補給路線。由於「Reza Shah Pahlavi」拒不驅逐德國人,英蘇兩國在1941年6月入侵伊朗,逮捕了「Reza Shah Pahlavi」將他流放,兩國控制了伊朗的通訊和鐵路。->1942年美國派遣武裝部隊到伊朗協助維持鐵路的運作。在隨後的數個月內,英美蘇這三個國家全面控制了伊朗的石油資源,並開闢了各自的補給路線。「Reza Shah Pahlavi」政權接近覆亡。->1941年9月16日「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繼承父親的王位,他希望沿用父親的改革政策,然而他很快便與老練、奉行民族主義的「Mohammad Mosaddegh1882~1967;1951~1953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開展一場政治之爭。->「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雖然宣誓過作為立憲君主會將權力下放給議會政府,但卻逐漸干預政府事務,致力於恢復軍隊,確保軍隊置於皇室之下作為君主的主要控制力量。->1951年,伊朗議會通過任命「Mohammad Mosaddegh」為總理,他馬上便落實石油產業國有化政策「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擔心西方因此實施石油禁運,會嚴重影響伊朗經濟而持反對態度。->「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一度流亡海外,英國和美國1953年8月策劃政變推翻了「Mohammad Mosaddegh」,他被親蘇部隊逮捕,「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才得以回國復職。->在冷戰和地區局勢混亂的環境下「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將自己打造成西方不可或缺的盟友,他在國內進行改革,1963年白色革命包括了土地改革、婦女獲得投票權及消除文盲。主要的基建計劃亦陸續實施,中產階層湧現,使伊朗在二十年內成為了中東一股不可忽視的經濟和軍事勢力。->不過,「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的改革措施及專斷行事令宗教領袖擔心他們原有的傳統權力將會失去;而知識分子也謀求民主改革,希望憲法明訂限制王權,建立代議政府。->「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又自視為古伊朗帝王的後裔,他在1971年舉行波斯帝國成立2500週年慶典,又在1976年改用皇曆,皇曆以25世紀前波斯帝國成立開始計算。這些舉措被視為是去伊斯蘭化,導致更多的教士群起反對。->「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的社會經濟改革激怒了教士階層,包括「Ruhollah Khomeini1902~1989」在內的宗教領袖將這些不滿與伊斯蘭教旨結合在一起,呼籲推翻「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及恢復伊斯蘭傳統,稱之為伊斯蘭革命(Iranian Revolution)。->1978~1979年間爆發的大規模起義使「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政府倒台,他阿逃離伊朗,先後在埃及、墨西哥、美國及巴拿馬尋找治療,最後以埃及總統「Anwar Sadat1918~1970~1981」客人的身份與家人定居埃及。

            Reza Shah Pahlavi(1878~1944)
            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1919~1980)











































            • Islamic Republic( 伊斯蘭共和國)AD1979~1978年1月伊朗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被迫流亡海外。在兩星期後,在外流亡了15年的「Ruhollah Khomeini1902~1989」」回到德黑蘭,受到數百萬伊朗人的歡迎。->經過了全國公投後,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為Islamic Republic( 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憲法。->「Ruhollah Khomeini」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及隨著事態發展而牽涉進來的什葉派催生了這一次革命。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保守派對西方化和受到西方支持而在國家進行世俗化的巴勤維政權所作出的強烈反彈,非保守派的人士也對社會不公和舊制度的缺失作出迴響。國民認為「Mohammad Reza Shah Pahlavi」負有不成為非穆斯林西方勢力(美國)傀儡的義務,他們認為這些西方勢力的文化會玷汙伊朗。(我註:應該是改革過程中,失掉利益的舊有勢力的反撲行為,但某個層面與當時石油危機造成的通膨,影響中產階級生活也有關;如果再加上知識份子渴求政治体制改革的話,就三者病症一起發作,非同小可。而巴勒維國王太膽小,動不動就落跑流亡國外也是巴勒維王朝無以維繼的主因之一。所以說膽子小的人千萬別搞改革。)->1979年~1982年,伊朗處於「革命危機狀態」,經濟及政府機關均瓦解,軍方及保安部隊無法履行職務。->1979~1981,發生美國大使館被佔領,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一次危機。時間長達444天。這場人質危機導致了當時的美國總統『James Earl Carter1924~』競選連任失敗。->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二國爆發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雙方直至988年8月20日才接受聯合國停火決議,正式停止戰鬥,通稱「兩伊戰爭」。->1982年「Ruhollah Khomeini」及他的支持者粉碎了其他派系,鞏固了權力。->在國內,伊朗伊斯蘭革命擴闊了教育的層面及對窮人的醫療保健,又作為伊斯蘭教的政治宣傳、消除世俗主義及美國文化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伊朗擁有民選的全國、省區及地區政府,他們都隸屬於神權政體,神權政體對議會及法案具有否決權,對比起Pahlavi dynasty(巴列維王朝)的同等機關有更大的權力。在伊朗佔少數的遜尼派(約8%)成為了不穩定的因素。->革命後的伊朗經濟沒有繁榮起來,伊朗對石油出口的依賴依然強烈。國民平均收入隨著油價而波動,據說曾經跌至革命前的四分之一,至今仍未達到革命前的水平。伊朗年輕人的失業人數持續上升,大抵是因為國際的經濟制裁及國內腐敗。(我註:神職人員治國當然無法現代化,自然在經濟貿易上無法快速發展。)->在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後的數個月內,1967年的家庭保護法被廢止,在政府任職的女性被迫要遵守伊斯蘭教的著裝要求,女性不得擔任法官,海灘及體育競技都要實施性別隔離,婦女的適婚年齡調低至13歲,已婚的婦女不得在常規學校上課。(我註:又失掉了一半人口的勞動力。)

            Ruhollah Khomeini(1902~1989)

            我註:


            • 伊朗是個文明古國,上溯到埃蘭時期的話達5000年左右。 如果僅算古波斯時期到現在,也有2500年了。這樣的民族及國家,跟中國、印度一樣,除非你搞懂他們整個民族文化宗教史,否則很容以管窺天,判斷錯誤。->而且這個國家在不同時期是由不同的民族及宗教在統治這個地區及人民,所以呈現的樣貌有些複雜,情形與中國很像駁雜的文化融合成就其燦爛的文明。如果二國有不同之地,即中國最後禁止宗教成為無神論的國家,當機會來臨時,則張牙舞爪,無所顧忌的往前衝;而伊朗則為伊斯蘭什葉派所困,整個國家政經發展受到限制,實為可惜。
             
              • 伊朗雖聲稱自己為埃蘭的後裔。但仔細審視埃蘭歷史,你會發現這個民族與後來成為伊朗骨幹核心的民族-古波斯族(Persian people)是有差別的。->埃蘭人(Elamites)在歷史上的形貌很模糊,唯一留下來的是他們雄偉的金字塔形神廟(Ziggurat),證明他們是一個相當迷信且敬天畏神的民族;另一個較有意思的是他們的政治結構與古希臘人同,是城邦政治,每一個城代表一個政治實體,而集諸城邦會出現一個「王中之王」,最常用的就是「King og Susa and Anshan」,與後來波斯人常用的沙阿(Shah)是一個意思。->據考古歷史學家研究結果,認為是札格羅斯山脈(Zagros Mountains)山脈中的原住民部落。(我註:把神廟的名字取為Ziggurat多多少少有些關係吧?因為Ziggurat為於隆起之地起造之意)。他們也許與終結阿卡德帝國(Akkadian EmpireBC2334~BC2154)建立古提王朝(Gutian dynastyBC2150~BC2025)「Gutian people」有關。古提人原生地稱為「Gutium」,位於札格羅斯山脈(Zagros Mountains)山脈中心。->最令人感到有意思的是,原始有高地(Anshan)低地(Susa)之分,他們最先開始建城於低地(Susa),後來才拓展到高地(Anshan),請問是否與埃及的「上下埃及」雷同?->至於他們的金字塔形神廟是非常有名氣的,各文明都有這種神殿建造的影子,例如中美洲馬雅文明前身的「太陽月亮金字塔」(TeotihuacanBC200~AD750)、秦始皇陵(BC259~BC210)、高麗廣開土王陵(374~412)等。沿著金字塔神廟建造的遺蹟,就瞭解到文明散播的範圍。->這個埃蘭族是否與我們的殷商有關是無法確定的。但有些有趣的東西,大家可以拿出來瞧一瞧。->第一是商朝興起的時間約為BC1600年左右,這個時間點正是克里特島附近再度發生火山爆發的時間,也是「Kassite dynasty;BC1531~BC1155開始入侵美索不達米亞南部「Babylonia」的時期,埃蘭人(Elamites)Kassites雙方曾經爭戰不斷,所以是否導致部份埃蘭人(Elamites離開另尋新天地?->第二是商朝的始祖叫「契」,這個名字與後來的新巴倫帝國的「Chaldean」人好像有關?因為「Chaldean」人源自埃及古城「Gebtu」。而埃蘭人(Elamites)「Chaldean」人彼此從公元前17世紀就開始通婚來往了。->第三埃蘭人(Elamites)的崇拜的神中有魚尾羊頭的「Kirwashir」,有四翼的「Marduk」神,而商朝的標誌為「玄鳥」我註:山海經說明為四翅鳥類,羽毛呈淡黃色,喜食鷹肉,性暴戾,居於平頂山),商朝第23位君主武丁妃「婦好;~BC1200」墓葬中出土一個有魚尾的貴族玉偶,這都是偶然嗎?->第四談到商丘,據史載,商始祖居商,後來遷徙,後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但為何叫「丘」呢?經查是為了不讓被河水雨水氾濫澆滅或浸滅火種,商人想辦法堆成一個土丘,把火種置於丘上,經年累月,土丘被堆得越來越高大,這座土丘從此便被稱為「 商丘 」。大家想一下,波斯人古時是否被稱為「拜火教」? 還有他們的金字塔神廟建的如此高的原因,考古學家說與波斯灣附近曾經淹大水有關。->第五墓葬型式,二者都很接近,最重要的是陪葬品豐厚,再加上人數眾多的陪葬奴僕。->第六埃蘭人(Elamites)商人都擅長作生意,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很迷信,每天祭神。->商人留下甲骨文給我們大家猜;而埃蘭人(Elamites)留下滅絕的埃蘭文字讓大家想破頭。



              ziggurat_位於Susa西方公里處
              Ziggurat
              秦始皇陵想像圖
              Teotihuacan(BC200~AD750)
              廣開土王陵AD374~AD412(將軍墳)
              甲骨文
              埃蘭文字(已滅絕)
              婦好墓葬品(魚尾人身)
               



















                 





























                • 接下來我們要談舊約聖經中的「伊甸園」。->這個聖經的故事,現在已沒有爭議,是猶太人在成為「巴比倫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時期(BC597~BC538)寫的,而當時波斯族因為草原遊牧民族「Scythians 」攻擊「Medes」王國,而被迫從源生地土伊交界「Lake Urmiah」河東南岸南遷到埃蘭部落高地區「Anshan」城附近定居,所以此時的埃蘭原生民族受到來自北方的印歐語族的古波斯人入侵,民族文化甚至宗教信仰都開始轉變。->此時的猶太人波斯人都受到新巴比倫帝國的欺壓,所以雙方的關係應該不差。大家想想「生命樹」或者「智慧樹」這種屬於山民的「Gaia」大地母神的傳說會來自那裏?不可能來自新巴比倫(Chaldean Dynasty)王朝,因為這個王朝是來自埃及的人建立的。也不是猶太人這種源自「西克索人Hyksos」民族的傳說。所以只剩下古波斯族人這種從札格羅斯山脈(Zagros Mountains)中心發源的民族才可能有這種傳說。->至於「蘋果」的原生地是「歐洲」和「中亞細亞」,並非迦南地美索不達米亞。所以我們可以合理懐疑是波斯人南遷時帶到埃蘭高地「Anshan」種植的。->至於不穿衣服的亞當與夏娃很難理解,因為當時的猶太人、米索不達米亞的民族都衣飾齊整,不穿衣服也不覺羞恥的民族幾乎沒有,查遍當時整個中東、西亞及埃及,唯一能找到近似的民族只有古馬其頓民族(The Macedonias)及古希臘人「the Dorians」。而這二支民族考証結果也是來自山區(希臘東北部山區)。如果以起源地來看,古波斯族又比較可能是伊甸園中不穿衣服也不覺羞恥的民族,而且遷移到埃蘭「Anshan」後,是從溫帶氣候轉到副熱帶氣候區,氣溫的確比較高,他們不穿衣服比較舒服。->至於引誘夏娃吃下智慧果實的「蛇」代表誰? 如果我們確定的新巴比倫(Chaldean Dynasty)王朝根源來自埃及,那麼代表誰就明白了。當時的古埃蘭部族正在末期,遷移來的古波斯族剛開始應該是傭兵或者傭工,埃蘭人僱用他們看守果園農田或者神殿等,所以才有「禁止」條款之說(我註:婆羅門祭司就嚴禁北方來的蠻族學習「Veda」(吠陀經典)),但新巴比倫(Chaldean Dynasty)王朝古埃蘭部落常年的爭戰,以致於在其中挑撥事非,讓古波斯族反抗古埃蘭人是很有可能的。我們只能說,當時身為「巴比倫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BC597~BC538)的猶太人,親眼目賭了這個歷史事件,就編進了伊甸園的故事中。->至於伊甸園到底在那裏?伊甸園(Garden of Eden)舊約意為「garden of God」,但追其原阿卡德語(Akkadian)源為「edinnu」蘇美語(Sumerian)意為「平原」或者「草原」。而阿拉姆語(Aramaic)之意為「有良好灌溉系統的水果之鄉」(fruitful,well-watered)。我個人認為最早的語意才是正確的,也就是古波斯族人猶太人訴說自己源生地「Lake Urmiah」河岸地的景觀。->至於舊約聖經創世紀中提到的亞伯拉罕(Abram)出生地「Ur of the Chaldees」,應該就是當時猶太人被囚之地。->創世紀的故事顛三倒四,很有古埃及及印度人敘述故事的風格,就是時間點永遠搞不清楚,他們把一個故事編進一個神話傳說中後就完全看說故事的人如何寫了,所以才會讓所有研究聖經故事的人快發瘋。但看故事的人,就一段一段來研究,用剪刀剪貼後,也許歷史的原貌會比較清楚。所以說,伊甸園(Garden of Eden)的故事不是猶太人的,反而是伊朗古波斯民族的源生地傳說。->聖經的故事這次就說到此就好了,因為光要把故事分段,把時間搞對就扯光頭髮了,更何況如何一次寫明白? 一次寫一段,讓大家開心看就好了,下次也許寫到那個民族那件事,我們再來談聖經故事中的妙解。

                伊甸園想像圖
                Lake Urmiah(伊甸園真正地點


                • 接著談中世紀開始的伊斯蘭教阿拉伯統治期的二個王朝。一個是遜尼派始祖Umayyad Caliphate(伍麥葉王朝AD661~AD750);另一個是堅決的什葉派支持者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AD750~AD1258 )。從公元7世紀吵到現在也沒有解決。這二個王朝是正統的阿拉伯人王朝,真正統治伊朗的時間僅有250年左右。->接下來的Tahirid dynasty(塔希爾王朝AD820~AD872);Saffarid dynasty(薩法爾王朝AD861~AD1003);Samanids(薩曼王朝AD819~AD999);Ziyarid dynasty(齊亞爾王朝AD928~AD1043);uyid dynasty(白益王朝AD945~AD1055)應該都是古伊朗波斯民族之一,例如庫德族、塔吉克族、阿富汗民族等。共約200多年,控制的地區以今伊朗、阿富汗為主。->再下來的Ghaznavid Empire(伽色尼王國AD975~AD1186);Great Seljuq Empire(塞爾柱帝國AD1037~AD1194)都屬於突厥帝國,統治時間也是200年左。->接下來的Khwarazmian dynasty(花剌子模王朝AD1077~AD1231/1256)比較難定位,他們是現今烏茲別克人,很可能是突厥人,但也可能是「Amu Darya」草原遊牧民族之一。他們實際控制伊朗的時間極短,不到30年。->接下來是伊朗史中最有趣的一段,就是他們不標明Ilkhanate(伊兒汗國AD1256~AD1335)及Timurid dynasty(帖木兒帝國AD1370~AD1526)這二個蒙古帝國共約300年的統治。時間在伊朗史是標明的,但就是不明講這300年是誰在統治伊朗?找半天才知道是Ilkhanate(伊兒汗國)及Timurid dynasty(帖木兒帝國)。我無法了解伊朗不標明這二朝的理由,想來想去只能猜可能是因為Ilkhanate(伊兒汗國)原本信藏傳佛教;而Timurid dynasty(帖木兒帝國)後裔轉進印度成為輝煌的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1526~1857),所以他們才不願意將這二個王朝標示出來?。
                 
                • 最後我要談的是Pahlavi dynasty(巴列維王朝AD1925~ AD1979),這個王朝父子二代君王都很有理念改革,也努力改革。 只可惜天性中的一些弱點,例如迷信絕對的君權,不願意受憲法約制,及非常怕死寧願流亡海外等,終究改革理念一場空。而且父子二人違背當時伊朗社會什葉派傳統信念,想恢復古波斯國的信仰,才會引發無法收拾的保守勢力反撲。但如果二父子能勇敢一些,而不是與英美及國內惡勢力妥協,或許今天的伊朗完全不一樣了。->伊朗或者講波斯文明,與中國或中華文明一樣,亙古悠久,歷經如此多的民族征戰統治,仍然存活下來,融合成為今日的伊朗,我們應該給予掌聲。->在20世紀初年,中國選擇了共產黨無神論;而伊朗選擇恢復君權及古波斯文明。交錯點在二個時段,第一個交錯點在1963~1966,伊朗進行白色革命;而中國開始要命的文化大革命。結果伊朗政治經濟社會一路往上走;而中國幾乎亡國。第二個交錯點在1978~1979年二年之間,中國鄧小平選擇開放,開始了中國21世紀的強權之路;而伊朗被「Ruhollah Khomeini」關進伊斯蘭最保守的什葉教派中,一路淪落到今天人人喊打的地步。唉!  時也,命也,運也!
                 
                • 你問我如何看待伊朗的未來?我會說能活過這麼多民族統治的國家就無法被滅亡。而且每200~300年的亂局後,伊朗總有一段相當強盛的時間會到來。你問我時間到了嗎? 我會說再等一下,因為要什葉派想通了以後再說。 如果同為什葉派的Abbasid Caliphate(阿拔斯王朝)可以同時發展經濟文化,成就伊斯蘭最燦爛的一段時期,大家又何必急,就給伊朗多一點時間又如何?->而且猶太人如果回想當年在巴比倫為囚時,與波斯族的因緣,想著伊甸園的故事,就會理解不管伊朗今日是否是什葉派當家主事,他們仍然是那個當年與猶太人相互鼓勵取暖的民族。他們的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BC590~BC529)信守承諾將猶太人送回家了,有何理由認為以色列與伊朗之間只因為宗教信仰不同,而要生死決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