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1, 2012

2012年4月份科學人No.122


一、基因一家親:

這篇文章最有趣的地方是,它讓我瞭解到原來人與人之間的所謂「化學效應」----你喜歡或討厭一個人,居然跟他(她)們身上的共生的細菌聚落有關。

文章中提到,以不同食物餵食擬黃果蠅(Drosophila Pseudoobscura)後,這些果蠅只跟和自己吃同樣飼料的果蠅交配。->然而只要給一劑抗生素,就可以讓他們拋棄偏好,找吃不同配方的果蠅交配。->實驗結果顯示,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食物引起的腸道微生物變化,造成果蠅交配行為改變。



Drosophila_pseudoobscura(擬黃果蠅)

我註:

D大概又要罵我了,因為昨天他看完了「Osiris_Isis_Set_Nephthys_Horus」等部分八柱神(Ogdoad System;第三到第六朝;BC 2686 ~ BC2134;這些神比較像古埃及最原始的神,跟南印度神有較密切的關係)或九柱神(Ennead;從第三王朝開始到托勒密王朝為止;不過考古學家認為第五王朝崇拜太陽神Ra才是九柱神之始,所以時間開始應調為BC2500~,至第六王朝後就式微了BC2181。這些神比較像是克里特島發生火山爆發後移民到埃及的新神)的推論後,一直說我想的很「超過」。所以接下來的「愛情藥」的想法應該也會被認為「Too much over」吧?

所謂的「愛情藥」是西方中世紀魔法界流傳的一樣東西,配方因求藥者而異。求藥者只要找到巫師或者草藥師,告知他或她你想下藥的對方是誰?巫師或者草藥師會配製一種藥方,讓求蘗者帶回去讓對方吃下去,對方就會迷上下藥者,所以被稱為「愛情藥」。但其有效期限不長,約莫只有3個月左右,所以下藥的人得在這期限內,設法讓對方真正喜歡上你這個人才可以。->聽這個故事多年,總把它當作一件魔法界笑話來看。現在看到這篇文章,才恍然大悟,原來中世紀時,早有巫師或者草藥師懂得這個道理,配製藥方讓人服用,改變被下藥者的腸道細菌,配合求藥者的体質,讓他們彼此看對眼。



我註:

  • 八柱神(Ogdoad System;第三到第六朝;BC 2686 ~ BC2134):包括:「Naunet and Nu」(水神)Amaunet and Amun(創造神,與印度濕婆神Shiva形像一致)、Kauket and Kuk(黑冥神)「Hauhet and Huh」(永生或無限輪迴),eternity 或infinity)。->這些神很有意思,八柱神的列名第一的是水神「Naunet and Nu」,很貼切,因為尼羅河正是生命之源,水波的紋身及鐮刀式的杖,不正是農業象徵嗎?->列名第二的是,Amaunet and Amun(創造神)其屬性與印度濕婆神Shiva 一致,而且在新王國「Rameses the Grea」(Rameses II;BC1303 ~  BC1213)時代祂變身為藍皮膚與印度毗濕奴神(Visnu)形像一致,成為保護神。->第三名是Kauket and Kuk(黑冥神),女的通常為蛇頭,男為蛙頭,是破壞神(Chaos)。->最後一名是「Hauhet and Huh」,表示永生及無限輪迴,祂頭戴Palm枝;一隻腳半蹲;手持二根Palm枝,中有節代表年輪,下有「Shen ring」代表無止盡的環或結。這個神被崇拜已是古王國後期,正表示改朝換代之際。->八柱神改為九柱神是第五王朝未期(BC2494~2345),最可能的是第五王朝最後一個王「Unas」BC 2375 ~BC 2345 )時,據說發生饑荒,而且他遷都及皇城。「Unas」王無子,所以繼承人是他的女婿「Teti」,第六王朝的第一位國王。->「Teti」可能是「Osiris」的象徵;那麼「Iput」「Unas」的女兒)即可能是「Isis」,因為她有王座代表繼承權。神話故事總是有多種解釋。

Nun(八柱神列第一名的水神)
Amun(八柱神第二名_藍色創造神)
Kek (Masculine) and Kauket (Feminine)(八柱神之三_黑暗之神)
 
Hauhet(八柱神之四_永生之神)
  • 九柱神(Ennead考古學家認為第五王朝崇拜太陽神Ra才是九柱神之始,但這種崇拜至第六朝後就式微了(BC2500~BC2181)。->九柱神第一名為「Atum」亦名「Tem」哇塞!終於找到老天爺的來由了,天神!)意為結束(complete or finish),祂繼承八柱神最後「Hauhet and Huh」的無止盡之圓,回到生命起始點(成住敗空),成為新的造物主(creator),而且是所有法老王之父(我註:當然是第六王朝之後了!),形像類似梵天(Brahma)。->「Atum」的形像有時是常人戴上下埃及白冠及紅冠,但有時則是蛇頭、貓鼬頭(Moongoose)、獅頭、牛頭、豹頭及猿頭,代表祂出身狩獵半遊牧民族嗎?->在這裡提到「Memphis」城主神「Ptah」意為從海水中浮出的島或陸地(Mound),有著噴發口,名字有「opner」之意。為什麼提「Ptah」神?因為接下來的神話故事很有趣且很熟悉,如果你常常聽印度梵天的故事的話。故事內容「Atum」為自己出生孤獨坐在海中小島「Mound」上,所以他創造了風神「Shu」雨神「Tefnut」。很合邏輯,因為火山爆發後,自然風雨交加。->此時第五王朝時期非常崇拜的太陽神「Ra」又出場了,這就是宗教的競合。「Ra」神的傳說更有意思。太初原水上空,朱鷺(ibis;在非洲分佈在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或者一隻太初鵝(鸛鳥),將蛋下在「Mound」上,蛋中就是「Ra」神。->接下來的說法爆炸後,太初水中出現藍色「Lotus」(蓮花),而花開後,其中含有 「Khepri」(beetle),中有初升太陽,馬上變成一個哭泣的小孩「Nefertum」,即年輕的「Atum」神(或「Ra」神)。->真是掉眼珠子,因為梵天(Brahma)是從毗濕奴肚臍上的蓮花出生,另一說則是漂流在水上的一顆金卵中誕生的,三個神一個相,但隔的好遠,跨一個印度洋。->在這裏我們看到「Heliopolis」「Memphis」二城聯姻的關係,所以的「Heliopolis」主神「Atum」「Memphis」主神「Ptah」競合,但我們可以相信「Heliopolis」祭師階級在這些政治婚姻中得到更多利益,因為「Ptah」的地位被「Atum」吸收了。->「Memphis」城「Ptah」神信仰表示這些建城的人來自火山爆炸的地方,所以你可以馬上聯想到克里特島的邁諾安人。而邁諾安文明中,有証據顯示是母系繼承的社會,且女神地位顯著,以蛇頭或者鳥頭等代表。->至於「Nefertum」的傳說,則直接與邁諾安文明中一個由牛和太陽代表的男性形象,他每個秋天死去,在下個春天復生的神話故事有關。至於「Ra」神形像很複雜,但埃及神話中將其與「Mnevis」神牛競合,同為「Heliopolis」的主要信仰之一,我們大致可以認為這信信仰也是邁諾安人帶來的。->從第一王朝開始,我們就可以得知埃及在上埃及「Abydos」建立神廟中心,但首都都設在下埃及今開羅附近。「Heliopolis」白城及柱城(Pillars)之稱;而「Memphis」是商港為貿易經濟中心,所以我們可以確信下埃及的政治實力比上埃及強,所以王位繼承權在下埃及王室成員身上,而上埃及神廟祭司是次選。->如果說IsisNephthys是姐妹,那麼擁有王位第一繼承權的Isis身份地位顯然比出任神廟祭司Nephthys高,這或許可以解釋「Set」不願意跟Nephthys生小孩的主因之一,因為拿不到王位繼承權。->我們從第五王朝過渡到第六王朝的故事了解到與「Osiris_Isis_Set_Nephthys_Horus」神話故事如何接近?「Unas」BC 2375 ~BC 2345 )無子又發生飢荒,所以王位由女兒「Iput I」取得,而轉給她的夫婿「Teti」,開創第六王朝。接下來故事更巧合是「Teti」「Userkare」篡位謀殺,這與「Osiris」「_Set」謀殺是一致的。而「Userkare」的身份有一說是第五王朝合法繼承人之一,與「Teti」競逐王位。->「Teti」 「Iput I」之子「Pepi I Meryre」(意為Ra神之摯愛)他獲得上埃及有力人士的支持打敗了「Userkare」奪回王位,我們可以猜測這位有力人士就是上埃及「Abydos神廟祭師階級的人物,例如Nephthys(The Lady of The House)及她的兒子「Abinus」。因為終「Pepi I Meryre」朝,上埃及有力人士始終出入他在下埃及的朝庭。->「Pepi I Meryre」統一上下埃及後,又進逼「Nubia」,並將貿易市場擴張到「黎巴嫰」「索馬利亞海岸」。但無論如何,已經無法阻止地方諸候勢力崛起,王權旁落的事實。->某個層面來說,就是「Osiris_Isis_Set_Nephthys_Horus」這個神話故事中的「Horus」,上演王子復仇記。-> 「Pepi I Meryre」的二位皇后「Ankhesenpepi I and II 」都是上埃及「Abydos貴族「Khui」及貴婦「Nebet」之女,她們的父親及兄弟先後出任首相「vizier」,而她們二人所出的兒子也成為法老王。



atum
ptah(丘神_浮出水面陸地神)
古埃及重要城鎮
朱鷺(ibis)
Khepri(beetle)
MnevisBullPharaoh



  • 九柱神(Ennead)列名第二的為風神「Shu」,他的頭飾是「ostrich feather.」(駝鳥羽毛);第三名為雨神「Tefnut」,她以「母獅頭」形像出現,她在傳說中她因與「Atum- Ra」神爭吵被逐到「Nubia」去,最後由「Thoth」神(朱鷺或狒狒頭)帶回到「Heliopolis」城,這段神話故事,與「Pepi I Meryre」進逼「Nubia」史實若合符節。->名列第四、第五的是「Shu」「Tefnut」的兒子「Geb」(大地之神;earth)及女兒「Nut」(天神;Sky)。->「Geb」的埃及原文為Gebeb或Kebeb」我註:讀起來與伊斯蘭教的Kaaba很像),是「眾蛇之父」(father of snakes),也是大地之神。祂的形像 「Osiris」較接近,祂的原始信仰應該來自克里特島,這個海上貿易民族,這個蛇代表海蛇,也代表船首。->「Nut」(天神;Sky)的頭飾為一個「Pot」,一說代表女人的子宮。她全身赤裸不著衣服。她的神話故事相當有趣,她的祖父「Atum- Ra」神怕她生小孩搶去祂的地位,要她的父親風神「Shu」把她與 「Geb」分開,一年365天只有5天能與「Geb」團聚生小孩。我猜測這個故事一樣是外來和親的祭師公主,與「Heliopolis」城的主祭師之間的爭議,「Atum- Ra」神的主祭師不願意看到外來和親的祭師公主帶來的「Nut」(天神;Sky)崇拜,所以下了這個限制令。->但顯然的這位祭師公主非常聰明的勾結了另一位信奉「Toth」(朱鷺頭神)的祭師,巧妙的生下了自己的子嗣,即後來的「Osiris_Isis_Set_Nephthys_Horus」神系,讓自己的信仰傳了下去。->接下來的第五到第九名九柱神就不用提了,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個神系的建構了。


Shu(風神)鴕鳥羽頭飾
Tefnut(雨神)母獅頭
Geb and Nut
Osiris
isis
Nephthys(神妻或者神殿祭司)
Set
Anubis(豺狼頭
horus_son of Isis and Osiris
Thoth(朱鷺頭或狒狒頭)























二、霸佔蜜蜂身軀的蚤蠅:


這篇文章只讓我有一個感想,就是只要提到基改作物生態環境的影響。相對否定的報導就會出現。->2006年末出現於北美的蜜蜂群CCD(Colony Collapse Disorder)說法很多,一陣子就換一個說法,沒有定論。但上個月因為蘇力菌(Bt菌)研討的結果,發現對螞蟻有效,而螞蟻與蜜蜂同屬「膜翅目 Hymenoptera」,所以帶有蘇力菌基因,可以可以殺死螞蟻的基改作物,就會影響到蜜蜂產生CCD(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現象有錯嗎?->這篇文章告訴你是一種原本只會寄生在「熊蜂」和「胡蜂」身上的蚤蠅,轉而攻擊一般蜜蜂造成CCD(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現象?但在發表這個說法前,研究人員早在蜂巢中發現「蟎類」「一種病毒」「真菌」,當然包括蚤蠅。而這些蜜蜂和寄生性蚤蠅及其幼蟲,都帶有與過去CCD(Colony Collapse Disorder)有關的寄生蟲及病毒遺傳物質。所以囉!什麼東西在這三者之間來往感染,不就是基改作物嗎?->我一定要把責任歸究於基改作物?還是數百億美元研發經費的基改作物企業不肯面對生物及環境災難?一定要等到全地球只剩下「活死人」(walking body)時才承認大滅絕(mass extinction)又開始了嗎?


bumblebee(熊蜂)
胡蜂









三、別再臨時抱佛腳:


我註:


血清素(Serotonin):又稱5-羥色胺,簡稱為5-HT。為單胺型神經遞質,由色胺酸衍生而來,合成於中樞神經(CNS)元動物(包含人類)消化道之腸嗜鉻細胞內。許多蘑菇與植物(含蔬果)中皆含有血清素。

研究指出,血清素強迫症以及戀愛有密切關係。血清素含量提高能改善睡眠讓人鎮靜減少急躁情緒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帶給人更多快樂。有動物實驗表明,當提高血清素在動物體內含量時,動物的互相攻擊行為明顯減少。->血清素是一種抑制性神經傳遞物質,最早於血清中發現,廣泛存在於哺乳動物組織中,在大腦皮層質神經突觸內含量很高。在外周組織,血清素是一種強血管收縮劑平滑肌收縮刺激劑血清素還能增強記憶力,並能保護神經元免受「興奮神經毒素」的損害,因此充足的血清素能在老化過程中防止腦損害發生。

造成血清素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壓力缺乏睡眠營養不良缺乏鍛鍊等。在降低到需要數量以下時,人們就會出現注意力集中困難等問題,會間接影響個人計劃和組織能力。這種情況還經常伴隨壓力和厭倦感,如果血清素水平進一步下降,還會引起抑鬱。->其他一些與大腦血清素水平降低有關的問題還包括易怒焦慮疲勞慢性疼痛焦躁不安等。->如果不採取預防措施,這些問題會隨時間推移而惡化,並最終引起強迫症慢性疲勞綜合徵關節炎纖維肌痛輕躁狂抑鬱症等疾病。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必要的侵略行為和情緒波動。->血清素水平較低的人群更容易發生抑鬱衝動行為酗酒自殺攻擊及暴力行為,科學家甚至通過改變實驗動物腦內血清素水平,使他們更具有攻擊性。

女性大腦合成血清素的速率僅是男性的一半,這點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何婦女更容易患抑鬱症。->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清素作用通路的工作效率會出現下降,因為活化血清素的受體減少了。->據一項研究顯示,60歲與30歲的人相比大腦中血清素特異受體的數目已減少了60%。由於血清素的效力下降,隨年齡增長患抑鬱症的可能性增加。->血清素下降還會引起腦部血管痙攣,使得偏頭痛發作,而女性雌激素也會直接影響血清素含量,所以偏頭痛患者以女性居多,且常於青春期、雌激素大量分泌的時候開始出現;當月經來潮之前或之間雌激素驟降時,或患者服用避孕藥時發作,而隨著更年期的到來而消失

血清素是由叫做色氨酸的胺基酸產生,肉類和堅果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可以提高大腦血清素水平。明亮的光線也有助於血清素水平提高,儘管還沒有科學證據,但增加日照時間對身體分泌血清素非常必要。->雞蛋、香蕉和胡桃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可以提高血清素水平。->一些研究還發現,體育運動也有助於提高大腦中的色氨酸數量,這最終可以幫助提高血清素分泌。->坐禪、丹田呼吸、嚼口香糖、以及一些有規律的相對簡單的活動都可以促進血清素的分泌。->香蕉含有維生素B6,可以提高血清素濃度,能有助於抵抗抑鬱症。->維生素B6刺激產生血清素,能夠收縮血管,防止偏頭痛的發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過長時間每天服用50mg-2000mg的維生素B6,可能會步態不穩和雙腳麻木

有好些研究發現,自殺身亡者的腦中,血清張力素有所下降;有些研究觀察到腦中某個區域缺少血清張力素,其餘腦區則正常;還有別的研究指出,血清張力素受體的數目增加了;或是將血清張力素訊息從受體傳入神經元內部的連鎖化學反應有所缺失。雖然有這麼些不一致之處,但是大多數的證據強烈指出,自殺者腦中的問題,與血清張力素系統失衡的確有關。->2001年由美國神經心理藥理學學會召開的一次會議中,艾蘭哥的報告指出,因抑鬱而自殺身亡者的腦中,位於眼睛上方的眼眶前前額葉皮質(orbital prefrontal cortex)所含的神經元數量較少;同時,該區突觸前血清張力素轉運子的數量是對照組的1/3,但突觸後血清張力素受體卻多了近30%。->這些結果整體所顯示的是,自殺者的腦子拼命地增加偵測這種神經傳遞物的分子裝備(我註:即血清張力素受體),另一方面則降低重吸收血清張力素的轉運子數量。->2003年1月出版的《一般精神病學彙刊》中,發表了以嘗試過自殺的人為對象的研究顯示,在使用最危險自殺手段的人當中,其前額葉皮質的血清張力素活性是最低。有很多證據顯示,自殺者的血清張力素有所缺失,但這些缺失並非獨立存在,而是與其他的缺失協同一致,造成整個系統似乎都起了變化。

寫這一段看起來與原文無關的研究自殺者與血清素關係的論文,是看到一則電視報導。一個重度憂鬱症患者,藥石罔救後,醫生採取「電療法」將他的大腦皮質層「通道」打通(我註:也許就是轉遲子數量增加),才讓蘗效(如氟苯丙胺,fenfluramine)到達大腦中,增加其血清張力素,讓身体恢復健康。->這個前額葉皮質(orbital prefrontal cortex)在印度及佛教信仰中即「天眼」所在(Ajna chakra)。印度教信徒會在此處標誌一個「紅點」。據說於此照射陽光有大助益,故也稱為「輪脈」(wheel-like vortices)



orbital prefrontal cortex
chakra

































四、恆星很久很久以後................



我註:



  • 星雲(Nebula):塵埃、氫氣、氦氣、和其他電離氣體聚集的星際雲。


星雲(Nebula)

  • 星團(Star cluster)恆星集團或恆星雲是恆星的集團,可以區分為兩種類型:球狀星團是由成千上萬顆老年恆星被萬有引力緊密束縛在一起的恆星集團;而疏散星團一般只有數百顆恆星,而且通常都很年輕的恆星組成,是結構較為鬆散的恆星集團。->疏散星團銀河系中運動時會受到巨大分子雲的影響,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瓦解,但星團中的成員即使不再受彼此間的引力約束,但仍將繼續維持大致相同的運動方向在空間中移動;然後他門會被稱為星協或是移動星群


星團(Star cluster)


  • 星系(Galaxy):廣義可以是由無數的恆星系(當然包括恆星的自體)、塵埃(如星雲)組成的運行系統。->我們的銀河系,是一個包含恆星氣體的星際物質宇宙塵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質量系統。 典型的星系,從只有數千萬(107)顆恆星的矮星系 到上兆(1012)顆恆星的橢圓星系都有,全都環繞著質量中心運轉。除了單獨的恆星和稀薄的星際物質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 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


星系(Galaxy)


  • 褐矮星(棕矮星;Brown dwarf)褐矮星是由於低質量的原恆星胚在還沒有達到產生氫核聚變所需的質量前,與其它天體發生了碰撞而被拋射出前恆星核所形成的。->褐矮星類恆星天體的一種,它們是所謂「失敗的恆星」(Failed Star),與一般恆星不同,褐矮星由於質量不足,不能像正常恆星那樣通過氫核聚變維持光度,無法成為主序星。但它們的內部及表面均呈對流狀態,不同的化學物質並不會在內部分層存在。研究表明,大於13倍木星質量的天體會發生氘核聚變,而大於65倍木星質量的天體會產生鋰聚變,因此如果只從質量上區分,褐矮星為處於13倍木星質量與80倍木星質量之間的天體。




棕矮星(Brown dwarf)

  •  主序星(Main sequence)主序星在可顯示恆星演化過程的赫羅圖(Hertzsprung-Russel diagram,簡寫為H-R diagram)上,是分佈在由左上角至右下角,被稱為主序帶上的恆星。->主序帶是以顏色相對於光度繪圖成線的一條連續和獨特的恆星帶。這個色-光圖就是著名的赫羅圖(Hertzsprung-Russel diagram,簡寫為H-R diagram)。在這條帶子上的恆星就是所謂的主序星或矮星。->恆星形成之後,它在高熱、高密度的核心進行核聚變反應,將氫原子轉變成氦,並且創造出能量。在這個生命期階段的恆星,座落在在主序帶上的位置主要是依據它的質量,但化學成分和其它的因素也有一些關係。->基於恆星產生能量的主要過程,主序帶有時會被分成上段和下段。質量大約在1.5太陽質量以內的恆星,將氫聚集融合成氦的一系列主要程序稱為質子-質子鏈反應。->超過這個質量在主序帶的上段,核融合主要是使用碳、氮、和氧原子,經由碳氮氧循環的程序,將氫原子轉變成氦。->通常,質量越大的恆星在主序帶上的生命期越短。當在核心的核燃料已被耗盡之後,恆星的發展會離開赫羅圖(Hertzsprung-Russel diagram,簡寫為H-R diagram)上的主序帶。這時恆星的發展取決於它的質量,質量低於0.23太陽質量的恆星直接成為白矮星,而質量未超過10太陽質量的恆星將經歷紅巨星的階段;質量更大的恆星可以爆炸成為超新星,或直接塌縮成為黑洞


Hertzsprung-Russel diagram

  • 紅矮星(Red dwarf):也就是M型主序星(MV), 根據赫羅圖(Hertzsprung-Russel diagram)紅矮星(Red dwarf)在眾多處於主序階段的恆星當中,其大小及溫度均相對較小和低,在光譜分類方面屬於M型。它們在恆星中的數量較多,大多數紅矮星的直 徑及質量均低於太陽的三分一,表面溫度也低於3,500 K。釋出的光也比太陽弱得多,有時更可低於太陽光度的萬分之一。又由於內部的氫元素核聚變的速度緩慢,因此它們也擁有較長的壽命紅矮星的內部引力根本不 足把氦元素聚合,紅矮星不會膨脹成紅巨星,而逐步收縮,直至氫氣耗盡。->不含「金屬」紅矮星只佔很少(在天文學裡,「金屬」是指氫和氦以外的重元素),而根據「大爆炸」理論的預測,第一代恆星應只擁有氫、氦及鋰元素,質量較低的恆星需要在存在重元素的環境下方能形成,因此宇宙形成初期的「純正」低質量原恆星定不能發生核聚變反應,要等待收集足夠的重元素,方能發光發熱。因此在宇宙形成時,能發光的第一代恆星定擁有超高質量,它們擁有極短壽命,在經過超新星爆發後,重元素得以產生,成為形成低質量恆星的所需物質。也就是紅矮星才能產生的意思。 


紅矮星(Red dwarf)


  • 紅巨星(Red giant)紅巨星是巨星的一種,質量通常約為0.5至7個太陽質量,質量更大的稱為紅超巨星。->在赫羅圖(Hertzsprung-Russel diagram)上,紅巨星是巨大的非主序星,光譜屬於K或M型。所以被稱為紅巨星是因為看起來的顏色是紅的,體積又很巨大的緣故。->大部分的紅巨星,其核心是未聚變的氦,能量由氦核外的氫燃燒包層提供另外一些。其核心是等更重的元素,外部是在燃燒的氦包層和氫包層。->質量在太陽的0.5至7倍之間的恆星,在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之後,燃燒將會移至核心外圍的氫氣層。因為惰性的氦核本身沒有能源,便因為重力而收縮並被加熱,在上面的氫也會跟著一起收縮,因此融合的速度會增加,產生更多的能量,導致恆星變得更為明亮(比原來亮1,000~10,000倍)並且使體積膨脹。體積膨脹的程度超過發光能力的增加,因此表面的有效溫度下降。表面溫度的下降使得恆星的顏色傾向紅色,因此稱為紅巨星。->理論上,恆星光譜從A至K的主序星會演化成為紅巨星及紅超巨星,而O與B型的恆星會成為藍超巨星(與紅巨星演化有很多不同處)。


紅巨星(Red giant)


  • 白矮星(white dwarf):它們的密度極高,一顆 質量與太陽相當的白白矮星體積只有地球一般的大小,微弱的光度則來自過去儲存的熱能。->中低質量的恆星在渡過生命期的主序星階段,結束以氫融合反應之後,將在核心進行氦融合,將氦燃燒成碳和氧的3氦過程,並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如果紅巨星沒有足夠的質量產生能夠讓碳燃燒的更高溫度碳和氧就會在核心堆積起來。這個殘骸最終將成為白矮星。->但也有可能核心的溫度可以達到燃燒碳卻仍不足以燃燒氖的高溫,這時就能形成核心由氧、氖和鎂組成的白矮星。->白矮星的內部不再有物質進行核融合反應,因此不再有能量產生;也不再由核融合的熱來抵抗重力崩潰。它是由極端高密度的物質產生的電子簡併壓力來支撐。物理學上,對一顆沒有自轉的白矮星,電子簡併壓力能夠支撐的最大質量是1.4倍太陽質量,許多碳氧白矮星的質量都接近這個極限的質量。->白矮星形成時的溫度非常高,但是因為沒有能量的來源,因此將會逐漸釋放它的熱量並解逐漸變冷 (溫度降低),這意味著它的輻射會從最初的高色溫隨著時間逐漸減小並且轉變成紅色。經過漫長的時間,白矮星的溫度將冷卻到光度不再能被看見,而成為冷的黑矮星。但是,現在的宇宙仍然太年輕 (大約137億歲),即使是最年老的白矮星依然輻射出數千度K的溫度,還不可能有黑矮星的存在。


白矮星(white dwarf)


  • Ia超新星(Type Ia supernova)Ia超新星是變星的子分類中,由白矮星產生劇烈爆炸結果的激變變星。白矮星是完成正常的生命週期程序,已經停止核融合的恆星,但是白矮星中最普通的碳和氧在溫度夠高時,仍有能力進行下一步的核融合反應。->在低速的自轉下,質量未超過1.38太陽質量碳-氧為主白矮星經由吸積從伴星處累積質量。超過之後,電子簡併壓力不再能支撐恆星的質量,將開始塌縮。在沒有阻礙的過程下,白矮星將塌縮成為中子星,這通常發生在由鎂、氖和氧為主要成分的白矮星。->當前的看法是,這個極限從未真正被達到,因此塌縮也未曾發生過。取而代之的是,由於質量的增加使核心的壓力和密度也都增加,因而提高了核心的溫度。->而當白矮星的質量接近至極限值的1%之內時,一種持續約1,000 年的週期性對流將會發生。 在這個醞釀的階段,一種暴燃的火焰將會先供應 碳融合所需要的能量。->緊接著,氧融合的過程也會開始,一旦燃燒開始,白矮星的溫度就開始上升。由熱壓力支撐的主序星(Main sequence)將膨脹以降溫並抵消熱能的增加。->白矮星不能像一般的恆星來控制燃燒的程序,並且在熱失控下的熱核反應是非常混亂的。火焰迅速的加速,不管確實的核燃燒細節,一般都認為絕大部分的碳和氧燃燒的數秒鐘內都已經成為重元素,並將內部的溫度提升至數十億度的高溫。->來自熱核反應的能量恆星發生猛烈的爆炸並產生衝激波,物質則以每秒5,000-20,000公里的速度,平均相當於光速的3%,向外拋射。爆炸釋放的能量導致恆星的光度急遽的增加。


Ia超新星(Type Ia supernova)


  •  中子星(Neutron star)恆星在核心的氫、氦、碳等元素於核聚變反應中耗盡,當它們最終轉變成鐵元素時便無法從核聚變中獲得能量。->白矮星被壓縮成中子星的過程中恆星遭受劇烈的壓縮使其組成物質中的電子併入質子轉化成中子,直徑大約只有十餘公里,但上頭一立方釐米的物質便可重達十億噸且旋轉速度極快,而由於其磁軸和自轉軸並不重合,磁場旋轉時所產生的無線電波等各種輻射可能會以一明一滅的方式傳到地球,有如人眨眼,故又稱作脈衝星


中子星(脈衝星).


  • 黑矮星(Black dwarf):當一顆白矮星的溫度低到不再能發出可以被偵測到的光或熱的狀態。由於一顆白矮星要達到此種狀態所需要的時間遠超過目前137億年的宇宙年齡,因此在現今的宇宙中不可能存在著黑矮星,而溫度最低的白矮星將會是宇宙年齡的一個觀測極限。

黑矮星(Black dwarf)


  •  色溫「K」:熱力學溫標或稱絕對溫標、絕對溫度,是國際單位制中的溫度單位。本溫標由愛爾蘭第一代開爾文男爵(Lord Kelvin)發明,其命名依發明者頭銜為Kelvins,符號是K來表示溫度。->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熱力學溫標Kelvins為單位,規定水的三相點為273.16K;由於水的三相點在攝氏溫標上為0.01℃,所以0℃=273.15K。->此一溫標其零度稱為絕對零度,標示為0K或零K,等於攝氏溫標-273.15 ℃ 或華氏溫標-459.67 ℉;水在一標準大氣壓結冰時的溫度為273.15K、0 °C,或32 ℉;換算公式為:K = ℃ + 273.15℃ = K - 273.15,可見,熱力學溫標和攝氏溫標相鄰單位的溫度差數值上是相等的。
    1700 K:火柴光
    1850 K:蠟燭
    2800 K:鎢燈(白熾燈)
    3350 K:演播室「CP」燈
    3400 K:演播室檯燈,、照相泛光燈(不是閃光燈)等...
    4100 K:月光
    5000 K:日光
    5500 K:平均日光、電子閃光(因廠商而異)
    5770 K:有效太陽溫度
    6420 K:氙弧燈
    6500 K:日光燈
    9300 K:電視屏幕(模擬)

暖色光:暖色光的色溫在3300K以下,暖色光與白熾燈相近,紅光成分較多,能給人以溫暖,健康,舒適,比較想睡的感受。適用與家庭,住宅,宿舍賓館等場所或溫度比較低的地方。
冷白色光:又叫中性色,它的色溫在3300K~5300K之間,中性色由於光線柔和,使人有愉快,舒適,安詳的感受。適用與商店,醫院,辦公室,飯店,餐廳,候車室等場所。


冷色光:又叫日光色,它的色溫在5300K以上,光源接近自然光,有明亮的感覺,使人精力集中及不容易睡著。適用與辦公室,會議室,教室,繪圖室,設計室,圖書館的閱覽室,展覽櫥窗等場所。


色溫表(K表)


五、重拾自由網路真諦「網狀網路」: 這種網路原始叫「Point to Point 」,不經由內容供應商(ICP),由各網址(IP)直接聯絡。目的本來就是想避開「ICP」的控管。但無論如何,這種「P 2 P」仍得經過「ISP」,所以一旦涉及違法時,「ISP」仍可用阻斷「IP」的方式將整個網路當掉。 後來因為「ISP」頻寬的問題,歐洲曾經發展出一種分享私人頻寬的方式,登入成為會員後就能免費使用別人的頻寬,但同樣的,你也得將自己的「Acesspoint 」打開分享給別人用。它的正確名稱,我忘了,但如果上網找應該不難找到。 這篇文章談到的是更進一步,架設「Wi-Fi」路由器」,來連接區域網路,使內部網路或者稱國內網路不至於斷線。->最好笑的一點仍是美國政府花200萬美金資助「動亂」(Commotion)無線區網計畫,擺明了是針對中國的政府的「防火長城」來的。->其實這種區網靠的是很接近的無線網路,所以在都市化或者城鄉差距不大,或者非廣土眾民的國家,靠著櫛比鱗次的「Wi-Fi」路由器」應該是作的到的。因為這種作法,無需投資建置光纖網路這種投資很大的骨幹硬體設備,也不用電話通訊的基地台,甚至通訊衛星等,只要有足夠的「Acesspoint」加上「Wi-Fi」路由器」就可以了。->但說實在的,如果這個國家城鄉差距大,或者廣土眾民,不用到骨幹網路而網路能自行聯結是有一定程度的困難的。->比較可行的方式是,聯到網路的方式有光纖電訊基地台衛星通訊衛星等,只要仍有一個網路未被阻斷,透過這種區域聯網,就可能把訊息傳遞出去。特別是有鄰國接壤的地方,也許就可以用到別的國家的網路來傳遞消息,不失為一種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啦! 目前這種設定已經簡化到在智慧型手機中按下一個鈕,勾選「加入網路」就行了。->這個原理與安裝「emule」「BT」都一樣,只是開發者把它簡化到一個按鈕自動幫你安裝客戶端程式罷了。   這種網路的優點如下:
  • 如果大型「ISP」斷路時,這種網路有暫時補空缺的優點,讓大家不致於完全「瞎盲」。至少在發生重大災情如颱風、地震時很好用。
  • 這種網路基本上是分享的,所以對很多窮人付不起高昂「ISP」費用者,可以讓他們仍有機會使用網路;同時制衡「ISP」業者的高費率政策。->這點對付中華電信就很好用,只可惜台灣人不習慣免費分享無線「Wi-Fi」頻寬,所以有些難。
  而這種網路的缺點是:  
  • 當國內區域網路無法由「ISP」端「IP」控制時,很可能成為「恐怖份子」「智慧罪犯」的溫床。光要追踨這些網路通訊就要耗費很多人力及資源,各國政府(包括美國在內)評估其後遺症後,支持的可能性愈來愈低。
  • 本篇文章說,這樣的網路將私人隱私都放在個人電腦私人網路上,只透過同級的網路和你選擇的人們分享,而非將這些私人隱私集中在「臉書」或者「Google」的雲端伺服器中,讓自己的隱私權言論自由受到極大威脅。->我的想法是理想但難作到,因為大的「ICP」「ISP」商可以投資訊安全管制,但這種小型且自由免費開放源碼的區域網路則難,使用者很容易遭到網路駭客襲擊,且無力還手。
 

No comments: